小满。
有风的初夏黄昏,
具备令人沉醉的魅力。
发现论文盲审一篇分数加错,
成绩直接下滑了一个档。
核查要再次寄出会错过这次答辩,
最终不得不在答辩前再改一遍论文。
买了毕业礼物,
下单了学位服泰迪熊公仔,
学校食堂的歌单已进入毕业季。
我知道毕业后我还可以在这里看无数个初夏的黄昏。
就这么毕业了
……
是的,就这么毕业了。
尽管我总是在口上说着快点毕业吧,快点毕业吧,就能离开这个学校了,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刻,却是一种很难过的感觉。
今天下午和室友一块吃饭。
他说,大学四年,这是你第一次请我吃饭吧。
他说,这可能就是我们一块吃的最后一顿饭,见过的最后一面了。
他哭了。
我好像一直都是听着别人说,看着他们哭的那个人。
从来没有人能听着我说,然后看着我哭。
可能是因为我很明白一个道理:你我皆是过客,都是人生路上陪一程的过客,从未敢奢望陪一生。
最早认识到这个道理,是在烟雨客的文章里看到的。
从那时,我就学会一个道理:
如果你只能陪我初中这一程,不能陪我到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我们就不应该在一起。
你想要一个可以陪一生的人。
高中,高一认识了好多同班同学。
一起聚会,一起吃饭,一起逃课,一起上网吧…
最后,分班的时候,大家要拍纪念照。
我有事刚好不在。
没有人通知我。
事后也没有人向我提及这件事。
这是我开始缺席的第一张纪念照。
说起来,初中也好,高中也罢,我几乎认识了全校的人。
很多都是一起聚会,
一起上网吧,一起玩游戏,
一起打球,一起回家,
一起上学,一起吃饭的人。
但是,随着毕业,随着被环境打散。
再也没有被主动联系过。
某人告诉我说,
你看,这就是你一直念念不忘的朋友们,但他们从未放你在心上。
你们是彼此的过客,只能伴一程,不能陪一生。
失去了作为唯一联系的枢纽:共同生活的环境。
你们也不过是路人。
所以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叫做:旁观者。
没有遇到那个可以陪一生的人之前,你我皆是过客,皆是路人。
其实,我才是那个最害怕分别的人。
初恋的分手,我成绩一落千丈。
每次聚会结束,我都是最后一个离开。
每次挂断电话,我都是让对方先挂,把忙音留给自己。
每次聊天结束,回最后一条信息的是我。
没有人会知道所有人走后,
我一个人停留在一片狼藉的场地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拒绝聚会,拒绝约会,
拒绝虚假的繁荣来拒绝离别,
拒绝只剩下一个人的狼藉。
和喜欢的人,拒绝莫名其妙的最后一面;
和好朋友,拒绝莫名奇妙的最后一顿饭。
我们会再见,再在一起。
所以不要告别。
我这样想。
最后说一个数据吧,高中毕业,给我自认为是好朋友的40个人送了毕业礼物,大学前两年都是我主动保持联系的,往长了说平均两个月一次通话(一般一个月把通讯录所有电话打一遍),最后保留下来会主动联系我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个是和我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才分开的。
换一句话来讲,40个人里大概只有2个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两个人我们之间很少有聚会,很少一块吃饭,远没有其他38个人频率高。(每周一次的聚会频率吧,高一的会好一点,现在还保持着每年都会通知一次聚餐)
这个数据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只是因为环境作为联系进而认识的一群人,当这个联系消失以后,我们就会回到路人的状态。
虽然听起来很难过,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所以,趁着这个联系还在,多付出一点,多努力一点,就有机会交到好朋友,找到对象,当失去这个唯一联系,一切over。(真正的正确做法是不断创造更多的共同联系)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是,交朋友这件事好像并非如此。
所以,在大学,我选择了当一个旁观者。
幸运的是,依旧有好朋友。
有回响的请务必珍惜。
就这样毕业了,但是,我不想好好告别,不想说好聚好散。
其实,文章的原题目起的是《这一年,我们毕业了》,可我觉得当下的时光最残忍,于是,改名《那一年,我们毕业了》……
本文来自作者:十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yinn.net/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