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 》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杨绛《老王 》原文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杨绛《老王 》原文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杨绛

客栈笔记: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39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4)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情感文章:生活不简单,但我们可以简单过

    有时候会不会觉得,人越长大,越难快乐了?会时常怀疑生活的意义,抱怨日子太平淡、无趣。 其实不是生活变得乏味,快乐变少了,而是快乐的门槛被提高了,变化的,是我们的心境。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在意的太多,却忽视了那些朴实的、简单的幸福。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轰轰烈烈,而是在追求热烈的同时,也能珍惜平淡日子里的小美好。 今天起,做一个简单…

    2022-04-12
  • ICU最能体现人性的地方(一道门,隔着生死)

    重症医学科又称ICU,是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的地方,集中了全院最强的监护和抢救设施,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里的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着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需要多种药物和仪器维持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逆转病情,延长他们的生命。 ICU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被推进ICU时,眼神中都充满了无助和恐惧,而等候室的家属,也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煎熬。 有人说过…

    2022-10-13
  • 那女孩的青春爱情故事 校园里的爱情总是动人

    步入青春期的女孩都期待一份爱情,或许它并不成熟,但它是每一个女孩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也是最能表达青春的一种方式。 女孩与男孩的相遇是在高二分班那年,女孩因为数学不好而选择了文科,而男孩则是因为对文科情有独钟。依稀记得分班那天,同学们根据自己被分配的班级,收拾好自己的书籍物品寻找到自己所在教室,女孩扛着自己的书籍物品找到自己的教室选择了一个她自认为绝佳的位置,当…

    2017-09-07
  • 感人故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那一对恋人

    读到一篇讲奥斯维辛集中营恋人的故事,非常感人。 Wisnia(男)Spitzer (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相遇:两人都是囚犯里相对享有特殊待遇的。 Wisnia 靠唱歌天赋换来为纳粹警卫唱歌和其他相对轻松的工作;Spitzer (女)因为会说德语、给集中营担任平面设计而比其他囚犯职权更高。他们定期相约在角落见面。 当时集中营里有传闻说战争接近尾声,囚犯很可能…

    2020-01-04
  • 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只有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我觉得比我爱你更让人有安全感的表达方式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女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敏感的生物。 当她兴高采烈地分享,想极尽可能表达喜悦,充满期待等待对方的回复,却只等来了一个字:嗯。 她一定会感到骤然的失望和热情的冷却,久而久之,她会变得多疑而疲惫,这份感情也会在冷漠中慢慢地走向偏执。 而碰巧,很多男生最烦的就是女朋友的唠叨。 酒喝多了伤…

    2023-08-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