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老王 》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杨绛《老王 》原文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杨绛《老王 》原文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杨绛

客栈笔记: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39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7)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13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中国式父亲:守着病妻,不离不弃,一个人扛下所有

    中国式父亲内敛、沉默,有多苦都不会与家人多言,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他们谋生的艰难、压力、心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都放在心里,很少告诉家人,这是由于我国的文化所决定的。

    2021-03-06
  • 外婆包的小馄饨

    从小就特别爱吃外婆包的小馄饨。菜市场买的面皮,用带一圈肥的五花肉绞来作馅,拌上虾皮与细细切好的葱花姜末。待到出锅后,把小馄饨往冷开水里一激,面皮澄澈通透。最后汤里再加上鲜酱油、榨菜碎、紫菜,端上桌,刚好是能入口的温度。 从我出生到大学,每次回家,外婆都会亲手包小馄饨来款待我。在她看来,阿拉外孙欢喜是最能让她开心的事。大学毕业后,年近八十的外婆身体每况愈下,但…

    2019-11-26
  • 助你成功的4个好习惯 让你遇见更好的人生!

    减少依赖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在家里习惯依赖父母,每每遇到困难,总是躲在父母背后,导致自己既缺少生存的能力,又缺乏责任感;职场中习惯依赖同事,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立刻逃避,让他人替自己决策。 总是习惯依赖他人的人,无法自立自强,也就无法成长。人生只有不断尝试,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最终走向成功。 减少依赖,自立自强,是通往成功的开…

    2022-09-20
  • 身处艰难时刻,尽量去关注身边的人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世界停了下来,匆忙的人生,匆忙的社会,成了慢节奏播放的电影。听网友们讲了身边疫情阴影下受影响的工作和行业。身处艰难的历史时刻,尽量去关注身边的人吧。 匿名黏贴一些评论: “年前辞了工作,本打算年后找,但赶上疫情,面试机会很少了,招聘网站上好多职位都是虚挂。” “大学城周围的店受影响可能比居民区的多很多。” “大学附近的外卖倒闭了。” …

    2020-03-24
  • 山口百惠为什么那么早隐退?揭秘其退隐背后的真正原因

    1980年10月5日,山口百惠举办了退隐前最后一场演唱会,现场无数歌迷挥泪,座无虚席。尽管大家再三挽留,她还是挥泪放下话筒,转身离开。 自那之后,山口百惠真的说到做到,再也没有回归娱乐圈。 作为当时的樱花女神,山口百惠的迷弟迷妹遍布世界,就连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都是她的粉丝。 山口百惠的个人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顶着私生女的身份长大,从小被嫌弃被忽视,13岁…

    2022-11-0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