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浪淘沙》刘禹锡 其七(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古诗《浪淘沙》刘禹锡 其七(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

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

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赏析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浪淘沙九首(其七)》是刘禹锡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潮来潮退的壮观景象。该诗是民歌体诗,通俗易懂,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去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

第四句写到,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一一波涛卷起沙堆好像一座座雪堆。文字表面上看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首句的“吼起来”,以退潮后留下的又一奇景,衬托出八月浪潮奔涌来的壮观场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拓展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

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

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

第四首写游子情怀,

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

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

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

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这组诗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 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译 文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译 文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译 文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译 文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 文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 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 文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干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译 文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57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1)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6-21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22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写月亮的最美10首古诗(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在世间,明月是永恒的存在。 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们头顶上的这一轮明月,曾经陪李白喝过酒、曾经抚慰过想念妻子的杜甫、陪苏轼度过了中秋。 时光走过千年,诗人们早已化为了尘土,只有明月,依然用阴晴圆缺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1、最相思的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022-04-09
  • 关于西湖的古诗句(写西湖的古诗词大全)

    1.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6.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

    2022-06-17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

    2022-06-21
  • 含有颜色的诗句10首(包含颜色的诗句有哪些)

    在诗词中,颜色不时出现,五彩的颜色给诗中场景增添意趣,给意境增加意蕴。今天,找了十首有“颜色”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包含颜色的诗句?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

    2022-09-14
  • 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句(最富有哲理的古诗)

    逆境时乐观对待,决不放弃;顺境时保持淡然,绝不掉以轻心,人生方可顺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一起来品读下这100句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句吧。

    2022-06-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