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竟引得宝玉黛玉看出迷!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会真记》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元代王实甫又经改编成《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就是这样一本书,在《红楼梦》里却成了一本禁书,不允许黛玉和宝玉这样的年轻人去品读。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竟引得宝玉黛玉看出迷!

​原文:“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想那宝玉是“冥顽不灵”的浪荡公子哥,最不爱学习,那些个四书五经是他最讨厌的东西,厌学又讨厌功名的他,为何捧着一套《会真记》经看的出了神呢?《会真记》究竟是什么书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宝玉正看得出了神,黛玉却来了,宝玉忙不迭的把书藏了起来,黛玉便问什么书?宝玉笑说“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遇见了黛玉,宝玉竟想撒谎糊弄林妹妹,这怎么可能?《会真记》既然是宝玉所说的好书,为何还要偷偷摸摸的看,宝玉还对林妹妹说“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充分看出这《会真记》真是不同凡响的书。俩人偷偷摸摸地看了书,一顿饭的时间就看完了十六出,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看完书,宝玉还说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一句打趣,把林妹妹羞红了脸。林妹妹还佯装生气说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宝玉又是一阵好哄,才把林妹妹哄好,结果林妹妹又来打趣宝玉道:‘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这句话也是取自《西厢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却不中用,就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这对少男少女共读一本《西厢记》,也成了宝玉和黛玉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而这本书在《红楼梦》是不允许宝玉和黛玉这个年纪的人读的。《西厢记》之所以成了书中的禁书,是因为本书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是一种反礼教的行为。不仅如此,书中更有很多浪漫又美好的情爱描述,这种书籍在名门世家里必然会被视为“洪水猛兽”,这一定会教坏了年轻人。

宝钗作为一个大姐姐,也曾教导黛玉说,会“移了性情”,黛玉听了后“暗服”。一方面,黛玉作为一个有身份的贵族小姐,认为是要遵守礼教的,一方面,她对人性自由又充满了向往和渴望。通过宝黛共读西厢,表明了二人对人性自由的向往憧憬,这二人视彼此为知己,才能心照不宣。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厢记》在古往今来,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小说中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历经磨难,终于结为了夫妻。

《西厢记》——一部元朝的爱情小说

崔莺莺的身世

那么,崔莺莺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他们的爱情又如此艰辛呢?小编觉得,这一切都要从崔莺莺的家世说起。

崔莺莺是崔相国的千金,她的容貌倾国倾城,性格又好,相府便让她与现任尚书的儿子郑恒定下了亲事。古时候很多婚嫁都讲究门当户对,相国的女儿与尚书的公子从地位上讲当然非常般配了。

家庭骤变

但是好景不长,当崔莺莺十九岁的时候,父亲便驾鹤西去了。封建时期的家庭,都是靠着男性来供养一家人,崔相国的离世,使得崔家失去了经济来源。

崔莺莺还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欢郎,欢郎是相国夫妇抱养的孩子,他还不到十岁,因此根本不能撑起整个家庭。

遭此一劫,相国夫人眼见着以前门庭若市的相府变得门可罗雀,世事无常,人心叵测。相国夫人苦于无力承担偌大的相府的开支。她不得不趁着将相国的灵柩送回老家时,举家搬迁。

崔莺莺入住普救寺

其实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家庭也差不多,虽然当今社会女性可以外出工作了,但家里的男士还是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也是家人的心灵支柱。崔家崔相国的离世,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众多的仆人不得不遣散,只留了几个在身边。

崔莺莺一家回老家的时候,因为兵荒马乱,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找个歇脚的地方。幸而崔相国生前曾做过一些好事,他曾资助修复了普救寺,也因此,让他留下的孤儿寡母有了落脚的地方。

普救寺是武则天时期修建的庙宇,后来残败了,经修复后香火旺盛。寺庙的方丈,也曾经受过崔相国的恩惠。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竟引得宝玉黛玉看出迷!

崔莺莺一家入住普救寺,得到了方丈的接待,因为是崔莺莺长相出众,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还以为是观音菩萨显灵了。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崔相国还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在寺庙后建有别院,使得家人能够有居住的地方。

爱情的曲折

正是由于相国夫人的这次决定,才有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相遇。张生也是一个家道中落的人,他对崔莺莺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后,受到了众多的阻拦。

崔莺莺并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她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相国夫人却不是如此,经历过繁华喧嚣的生活,又怎么能轻易安平乐道呢?她一心想要将女儿嫁入高门。使得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经历了众多事情,最终才走到了一起。

宝黛共读西厢,不仅表明了他们对自由向往的跃跃欲试,也表明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无形反抗。更多的是青春懵懂的他们俩,是对书中美好爱情的解读,好似映照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宝玉才打趣说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黛二人的情愫,也由此得到更好的发酵。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637.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6-24 下午10:01
下一篇 2022-06-24 下午10:01

相关推荐

  • 别在朋友圈里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号时用好听的声音喊着“X先生您的饮料好了”,服务态度真对得起30块钱。 于是我举着这杯高档饮料拍了一张意境唯美的照片,还用…

    2019-11-06
  • 我家有件传家宝

    从前,镰刀可是一件稀罕之物。尤其是宽扇镰刀,小到收割庄稼,大到砍柴,无一不适,庄稼人常常把它当作宝物,只是由于它过于锋利,昂贵,又常常被他人觊觎,所以一般会把它藏在唯独自己才能找得到的神秘地方。 爷爷有一把好镰刀,无论是磨得发亮的刀身,还是黑得发光的刀把,看上去都极为结实。每次看他提镰走向麦田,我就知道那镰刀可以尽情享受麦香了。印象里,六岁以前,我都没有碰过…

    2019-09-28
  • 真实故事:贾平凹从《废都》到《暂坐》创作的背后

    1992年,贾平凹的妻子发现他“精神出轨”,闹着要离婚,贾平凹不愿意,不久后,路遥去世,参加完好友的葬礼后,贾平凹毅然决定离婚,亲友都劝他三思,贾平凹却回怼:“你懂个锤子。” 此时的贾平凹已经40岁了,同时期的作家路遥和陈忠实都已名声大噪,只有贾平凹籍籍无名,更让他苦闷的是,就连相伴多年的妻子都不能理解自己。 路遥病危时,拉着贾平凹的手说: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2021-03-24
  • 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妈妈的心,也与我同在吧”

    我曾在美国的爱荷华城做过约半年的学术研究。爱城不大,但景色优美,尤其是郊外那无边无际的金色麦田,微风拂过,宛如波浪翻滚,给人梦幻的感觉。 在爱城的时候,租住的是乔安的房子。房子很宽敞,但只有我跟她两个人居住,整日里非常安静。 有时候要很仔细地听,才听得到一点点乔安走路时衣裙的窸窣声,或是她准备食物时轻微的碗碟碰撞声。 乔安比我略大,长得很漂亮,但脸色稍微有点…

    2021-12-29
  • 真实故事:抑郁后逃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

    在抑郁症与职场失意的双重打击下,陈晨最终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但选择支教,并非出于别人所认为的高尚。他揣着难以言说的秘密,在农村生活发现了陌生的自己。 去心理医院前,我理头、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站在镜子前。眼前的自己陌生且毫无生气。如果把生命比作河流,那一刻,我的河流干枯了。 2018年5月,我被诊断为抑郁症。当时,我刚研究生毕业,初入社会,在上海求职困难,…

    2020-10-1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