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文言文注释翻译(自相矛盾的意思解释)

自相矛盾

作者:韩非 朝代: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文言文注释翻译(自相矛盾的意思解释)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夸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弗,不。

15.之:的。

16.鬻(yù):卖。

17.者:…的人。

18.莫:没有什么。

19.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译文】

楚国有个卖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 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 ,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 ,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赏析】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也是一则汉语成语。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此文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此文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创作背景】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在韩非逝世后,由后人辑集而成的。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763.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6-28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28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风声鹤唳的意思是什么(风声鹤唳故事出处)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

    2022-05-30
  •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两句使用了一个关于“秋扇”的汉朝典故。 团扇的一生,见秋即弃 大才女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失宠后写了首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

    2022-07-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