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与她的故事(叫我如何不想 “她”)

刘半农到常州焦溪教书是1917年春天,时年26岁。他天生对中国汉字有超常的敏感性,和农民一起生活,听农民讲那些风趣幽默的话,记录、整理、研究农民的口头语言,论文《应用文之教授》、《我之文学改良观》等,在《新青年》上发表,受到蔡元培、陈独秀的称赞。

刘半农与她的故事(叫我如何不想 “她”)

他发现对男生和女生称呼都用“他”来指代,很难分别指代,容易混淆词义。英文中男女的“他”是由不同字母区别开的,但翻译成中文时只能用一个“他”字,很不达意。中国有很多人试图分别指代,例如鲁迅就常用“伊”来指代女性。

漫步在焦溪的千年老街,刘半农注目潮涨潮落的龙溪河水,眼前浮现出活泼可爱的女学生,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她”字来,“他”的单人偏旁换成了“女”字做偏旁,它既有女性的特征,又有男性相同的读音,体现了男女平等又有区别。他兴奋极了,就如自己的女儿降生到人间!

1917年,刘半农在翻译英国戏剧《琴魂》时,试探性地第一次用自己创造的新字“她”。没想到引来了许多反对和攻击,也有赞成用“她”的,于是引起了轰动全国的口水仗,如《这是刘半农的错》等。这些人互不相让,一些势利博士们揶揄讽刺刘半农“你懂什么?也有资格来造字?”亦有妇女团体出来反对,说使用“她”字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

刘半农面对复杂的局面,想得很多,但坚信自己没有错!他想到在焦溪和学生们讨论“她”字的热烈场面;他想起有一天遇到农民朋友和女儿在田间干活,女儿11岁,漂亮又大方,刘半农问,“你想念书吗?”小姑娘点点头,但又连连摇头,好像自己不配念书;他又想起母亲的姓名以“刘某氏”来指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多么低下!我造这个“她”字,怎么是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呢?我创造“她”,不正是要改变不公,给众多女性争一个男女平等的尊严吗?刘半农相信自己的初心本意,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他要把他的初心本意告诉人们。

1920年,刘半农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她”字的问题》一文,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充分论证了“她”字的必要性。刘半农在焦溪激发灵感创造的“她”终于被人们接受。鲁迅这样称赞刘半农,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刘半农想为他的杰作“她”写一首诗,就像为他的女儿写首诗那样。1920年9月,刘半农徜徉在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夕阳西下,秋风微漾,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他遥望天边,天边有他的家乡。他思念故土,思念亲人,一股激情在燃烧,一腔热流在奔腾,他情不自禁拿起笔,顷刻之间,他把多少岁月积蓄起来的柔情、豪情、幽情、恋情,全部倾注在笔端。他写道:“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爱恋着海洋/海洋爱恋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啊/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绝唱就这样诞生了。如今人们在传唱中,总会好奇地问,“她”是谁?他想的“她”是谁?有说是祖国,有说是他妻子,有说是他女儿,有说是他母亲,有说是焦溪那个小姑娘,还有说,是他初中的那个女同学。这让人无限遐想的“她”。“她”在哪里?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在焦溪。(陆林深)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6840.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6-30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6-30 下午10:02

相关推荐

  • 每次最后才进电梯的那个男生

    办公楼有四部电梯,其中有一部电梯有些小故障。 这部每次只能站六七个人左右,一旦超重就会滴滴滴的响,而且声音特别大。 每次下班高峰期,看着这部电梯里面很空,就总有人想去尝试,然后尴尬的退出来。 女生是非常注重这件事儿的,特别是体型稍胖的女生会更加在意。 但是下班了大家都比较急,特别是新来的有时候并不知道电梯原因。 办公室有个男生,每回这部电梯到了都会默默退到后…

    2020-09-03
  • 礼物不仅仅是礼物,而是爱意和惦记

    说来矫情。从前我总觉得,我要努力一些赚很多钱,这样我想要什么都可以送给自己。可慢慢我发现,就算有些东西我可以自己买,我还是渴望收到礼物。 那不仅仅是礼物,那是爱意和惦记。 前些天和朋友提起来之前的一段恋爱,我说那真的是对我很好很好的一个男孩子,就像大家在很多短视频里看到的那样,走走路他把我的手揣进他的兜里,我可以抓出一把口红。 每一支口红都是热门色号,天知道…

    2020-05-21
  • 你是否记得老师给自己上的最后一堂?

    大概最好的爱情也不过如此,你陪我走过人生长路,我陪你直到岁月尽头!

    2017-11-03
  • 我曾经想开个福利院

    大概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自己在家,有人敲门。我从猫眼一看是个老太太,端着一个铁碗,原来是乞讨的。 我心软,虽然我妈教导过无数次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还是开了。她局促地站在门口,问我家门口扔的半袋米还要不要。 我妈没跟我说过那个米要扔掉,我也很为难,我就说我也不知道。 她就一直局促地站着,不停地打量那半袋米,嘟囔着:“够吃一冬了。” 我实在不忍心,就从家里…

    2019-11-16
  •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催泪!真爱,至死不渝)

    爱斯基摩人把极光现象看作是人死后将灵魂牵引至天堂的指路灯,无数文艺青年的梦想清单里面都有一条:去看极光。其实看极光不一定非要去北欧国家,在中国的最北部—漠河,那儿的人们也会偶然有幸亲眼见到极光。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 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歌曲的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首歌,很多人才知道三十多年前…

    2021-11-0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