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的工作,从变“哑巴”开始

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作,以及学术共同体内部共享的复杂概念和理论体系,如何才能在鲜活的事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在生活面前,一切言说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人类学家的工作,从变“哑巴”开始

任何有过民族志调查经验的人都会同意,所谓“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恐怕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事实上,大量田野工作者的举止类似孩童:他们行事相当鲁莽,对受访者提出各种稀奇古怪、令人直冒冷汗的问题;他们对当地复杂的社会规则一无所知,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和礼貌;最重要的是,他们说话幼稚,只能蹦出简单的词汇,只要遇到稍复杂的表达方式就会卡壳。

然而,变成“哑巴”似乎是人类学家的宿命。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研究者只能放弃他熟悉的语言,学习另外的表达方式,以努力贴近他所调查对象。这一过程通常漫长而痛苦。我至今记得一位纳人(摩梭)对我的评价。

当时我正在兴致勃勃地观察一场由达巴(当地巫师)所主持的仪式。得益于之前的调查经验,我的穿着打扮和当地青年并无二致,在行为方式上也努力模仿他们;我和主持仪式的达巴相当熟悉,甚至可以在某些仪式环节提供协助。只是我的纳语尚不流利,不能很好地跟人交流,只能保持沉默,专心记录,待一切完毕再请教细节。休息间隙,我和人攀谈起来,没聊上几句,一个小伙子就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难以置信:“你究竟是不是纳人?我看你样子、做事明明跟我们一样,怎么说起话来,像昨天刚出生的娃娃?”

有趣的是,纳人惯用的一句骂人话就是“哑巴”(zobai),通常带有戏谑的意味,如母亲无奈咒骂淘气捣乱的孩子,或朋友、亲戚之间相互开玩笑。在这里,“哑巴”形容人不善言辞、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以及暗示某种智力上的缺陷。尽管我从未被纳人这样骂过(至少当面没有),但一直暗自觉得用在自己身上相当贴切。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为避免胡说八道,我常常沉默寡言;面对访谈对象时,我嗫嗫喏喏,一次次重复无聊的问题;有时,我连如何回答最简单的问题都要想上半天。刚刚开始在纳人地区调查时,由于我忘了怎么礼貌地回绝,热情好客的主人曾经一口气给我盛了六个水煮鸡蛋,然后看着我吃完。因此,“哑巴”成了我常用的自嘲方式,往往能起到迅速活跃气氛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纳人的神话传说中,哑巴反而成了走运的代名词。达巴在仪式中讲述的部分故事就是以哑巴为主角,后者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运气,例如见证精灵们留下的奇迹并因此获益。在这里,语言能力的丧失意外地转化为某种神秘的祝福,径直通往真理和幸福。这不得不令人感慨人类命运的复杂与多变。

英国著名诗人叶芝曾在《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中说:“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个/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落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这是否也可看作是诗人对语言迷惑性的某种解读呢?

讽刺的是,“哑巴的诅咒”实际上构成了我后续研究的最大阻碍:如果调查过程中的话语实践被反复剥离、否定和高度混杂,研究者该如何选择和运用另一套看似客观和科学的语言体系,来呈现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与理解呢?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作,以及学术共同体内部共享的复杂概念和理论体系,如何才能在鲜活的事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在生活面前,一切言说仿佛都失去了意义。我面对的或许是困扰过许多前辈学人的问题,即人类学家如何“失语”。纳人的“哑巴学”只是其中一个具体的例证。

(作者系人类学学者)

陈晋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06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7-22 下午6:18
下一篇 2022-07-22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当代最经典五十余本医学图书,医学生必看的医学书籍!

    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早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

    2023-11-02
  • 放生的十大功德福报(长期坚持放生的人会怎样)

    放生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简称放生会)。供此放生用之水池,称作“放生池”。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那么,坚…

    2022-04-29
  • 经常出差的工作有哪些?做什么行业经常出差?

    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46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出差对于不同职场人来说,用一句俗语描述最贴切不过:“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有的人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用来在全国各地穿梭、甚至有时候还能够出国溜达一圈,旅途苦是苦了点,但能够欣赏各地美景、品尝各地美食,还能跟不同城市的同学朋友一聚,联络联络感情,这样好的工作谁不抢着去? 可另外还有的职场人就会觉得出差舟车…

    2022-11-17
  • 李约瑟难题是什么?(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和理解)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

    2022-09-16
  • 如何根据字迹判断性格(字迹暴露你的个性特质)

    每个人的笔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不是刻意经过长期的模仿训练,很难达到一模一样的程度。每个人的笔迹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每个阶段的书写都不一样。 正所谓见字如面,这些不一样的笔迹,都或多或少地暴露了当时的你,有着怎样的心情,或者有着怎样的性格。心理学家表示,书写的笔迹是一项可供进行个性分析的研究资料。于是他们请了一些志愿者来抄写一段文字,试图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观…

    2022-09-2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