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话剧《暗恋桃花源》,导演敕声川,自1986年在台湾首演,大获成功;1991年,赖声川重排该剧,同年,该剧巡回美国和香港演出,1992年此剧改编成电影,荣获柏林电影节卡里加利奖、东京电影节银樱花奖等国际奖。此后被国内高校各个剧社广泛“翻版”。这些不太正宗却充满赤忱的翻版,伴随着无数人的心灵成长。

在余秋雨的观点中

赖声川和他领导的

表演工作坊

“总能弹拨到

无数观众的心弦”

《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演出在即,双方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两出戏的碰撞与交汇,遂成就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其中《暗恋》是讲一对乱世爱侣江滨柳与云之凡相爱又不能相守的现代悲剧,《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以渔夫老陶(桃)、春花(花)夫妇,与袁(源)老板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为经纬编织桃源和武陵的落差。从剧情上看,它们各自代表着传统与前卫的艺术风格,《暗恋》似乎更像是一条主线,《桃花源》则如同一条不安分的游龙,不时游走于主线之中。

《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江滨柳、云之凡】

《暗恋》中江滨柳与云之凡的生别离。生离死别是人生的悲剧,但人都有一死,死去原知万事空,而生别离才是更为残忍。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等40年后才得以相见。此时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也已濒临病终。是命运在捉弄?或许正如他们所说是一个时代无可避免的结果。他们的悲是悲在心底,四十年的分离,各自都没有忘记对方,而这种在心中的思念是一种煎熬,一种让他们静下来就觉得无比压抑的煎熬!生离最终还是变成了死别。终究还是要品尝别离的痛苦,可是终究了却了年轻时候的那种牵肠挂肚,也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豁达。

四十年前,江滨柳说:“

有些画面

有些情景

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是的,民国三十七年的夏天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人生的一部分,如何能忘掉呢?四十年的煎熬终于换来两人的重逢,江滨柳的一句:“之凡,这些年,你想过我吗?”浓缩着四十多年来多少个日夜的沧桑与等待!而这份沉重的期盼让在门口的之凡如何回答,只能依在早已双鬓发白的江滨柳身上失声痛哭,一切的一切,早在那一举一动中展现无遗。
江滨柳向往能和云之凡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而不可得,这种梦想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桃花源。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的相见是最令人动容的情景,生相思与别离苦的交织,让江滨柳在云之凡临行前从心中最后一次呼喊出她的名字,他们二人互相拉住对方手的那一刻,是对别离的告慰,还是对悲伤的延续?相见亦苦,不见亦苦,必要的距离才能产生最动人的美!

有些离开

是为了更好的成全

有些伤害

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 【护士】

她是当时的年轻一代,代表不同的人生观,恋爱观。她和自己男朋友谈恋爱不深刻,分开后也容易忘怀。她对新事物非常好奇,不断有着猎奇心理。在剧中,当发现男主人公在报纸上登寻人启事,她很惊叹这是她认识的第一个登寻人启事的人,当她读了启事的内容,她完全无法理解男主人公的心情,男主人公当时的遭遇,暮年体弱却无法见到一辈子等的人的惆怅。她可以与故事主人公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主人公人物性格。

——【 江太太】

江太太这个角色设计的很有特点,挺悲情,结婚这么多年的老公,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另一个女人,可她却依然全身心的爱着这个心中没有自己的男人,如果换成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谁会能做到这样?全剧最后,江滨柳看着云之凡走了,知道心底这份美好的爱情逝去了,转头看见江太太,才知道原来平淡也是一种爱情,当他哭着抱住江太太的时候,我真猜不出江太太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不过

我觉得这一刻

江太太是最幸福的

《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老陶、春花、袁老板】

与江滨柳和云之凡举手投足间的稳重相比,《桃花源》恶搞的情节是赖声川有意诠释的另一种暗恋。

渔夫老陶的老婆背叛自己,奸夫居然还自己登门入室,搞的人家老陶只能独自一人去死,只可惜,死没有死掉,只是误入桃花源,还遇到了相貌和春花、袁老板一模一样的白衣女子和男子,更不幸的是他们居然还是一对夫妻!这让本来就伤心欲绝的老陶更是苦不堪言,桃花源本是个美丽的地方,本应该让老陶忘记春花,忘记袁老板!可是偏偏却天天要面对他们俩。

当老陶自以为已经修得“百毒不侵”的功力的时候,他离开了桃花源,其实这样的离开就足以证明心中的放不下!他要去找春花,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应该让她知道,应该要带她一起去生活,哪怕最后也为了她连袁老板也能够一并原谅!只可惜事与愿违!老陶的归来被他们视为冤魂索命,老陶对桃花源的醉心描述被他们视为疯人之举,最终,他们都把老陶视为异类,把他一片好意视为报复。

无奈的老陶心灰意冷,想要再回那桃花源,无奈,已经难觅踪迹。

这样的结局

也是含泪的笑

老陶自以为放得下,但是当看到春花与袁老板的落魄,他依然伤心;当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时候,他依然无奈。这说明他的人虽然呆在桃花源,但心始终牵挂的是春花,依然放不下她。更悲的是,人不会永远好运,桃花源不可能再向老陶敞开。老陶回不了桃花源,他就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鬼”。

《暗恋桃花源》话剧 故事解读

《暗恋》中的江滨柳向往能和云之凡过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而不可得,这种梦想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桃花源,而《桃花源》中春花与袁老板最终难以理解老陶形容的桃花源,只能过着落魄生活,又暗合了江滨柳与云之凡的现实生活,他们都怀揣梦想,却只能面对现实。

或许,《桃花源》中的老陶根本就不该离开桃花源回家看春花,春花早已经不是属于他的春花了。

失去

固然是种悲痛

但刻意地找寻

更是将悲痛

进一步延续

放不下那份私欲,他自然走不进那片桃源。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410.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2)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13 下午10:01
下一篇 2022-09-13 下午10:02

相关推荐

  • 古代乳娘是什么概念 古时候乳娘主要做些什么?

    乳娘,俗称奶妈,奶娘,主要职责是帮别人哺乳、带育婴儿,并以此作为一种职业以赚取薪水、养家糊口等。乳娘也叫嬷嬷、阿母等五花八门,因时代不同而称呼各异。古代乳娘是指专门为皇室或者贵族喂养子女的妇女,她们都是从民间找来的哺乳期妇女。 乳娘这种职业,从古代延续至今。 乳娘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据汉代史学家戴圣《礼记》记载:“士夫之子有食母”食母就是乳娘,就是说只有那些…

    2022-04-14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 艾瑞克·弗洛姆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研究和推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原文阅读: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

    2022-09-13
  • 与世无争的诗句有哪些(10首与世无争的唯美诗词)

    有这样一些诗词,满满全是与世无争、浑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情,可以称之为“佛系”诗词。 那史上“佛系”的诗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经典的10首,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好诗。 第1首 唐朝白居易的《对酒》五首其二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首诗写得是“无争”,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一样。时光飞逝,人生…

  • 笔迹心理学分析基本知识(看字迹看出一个人心理)

    笔迹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笔迹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证明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度、字体与字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协助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笔迹心理学就是通过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进而研究书写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一门科学。目前研究笔迹心理的主要有格式塔学派和特…

    2022-09-27
  • 表达用心服务的金句(最贴心的服务语句)

    语言是一门艺术,一句话,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但表达出来的就是不同的两个意思了。语言的艺术如果运用得当,能使你和你的餐厅都获得顾客的好评。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语言艺术的教程吧。 一、感同身受1、我能理解。2、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3、我理解您怎么会生气,换成是我我也会跟您一样的感受。4) 请您不要着急,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您解决的。5、…

    2022-05-16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