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成为项羽或者是刘邦,你希望他成为谁?”

上述这个问题,是当初有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项羽”。这个答案让很多人始料不及,毕竟谁都知道刘邦才是历史的胜利者,而项羽则最终落得了一个“乌江自刎”的落寞下场。

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到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那就是“楚汉相争”,讲的就是纵横天下的盖世英雄项羽和因势利导的世故流氓刘邦争夺天下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众所周知,刘邦完胜!刘邦夺取了天下,建立汉朝。汉朝延续了400年,“汉”也成为了我们的民族和文化符号。刘邦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我为什么依然希望我的孩子要做项羽那样的人呢?这就说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段历史的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本质问题和逻辑问题并不一定被触及和理解。

历史不是“神仙打架”,也不是“热血沸腾”,不能因为怎么看着爽,就希望历史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在说“楚汉相争”的历史之前,先回顾一下以前的基本历史逻辑。

原始社会,其实本质上是人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的一个演变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产生部落。

部落产生之后,随着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交叉,在矛盾和统一的相互作用下,最后产生了“共主”和“邦国”,也形成了统治。

统治逻辑其实是一种动态的竞争逻辑,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接受着失败的惩罚,原始的生产方式导致最野蛮粗暴的生产关系出现,人类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中,奴隶注定只能是吃瓜群众,主要的戏份只能从奴隶主开始。

当分散的团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产生一个权威上的独角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道理。

最开始的领袖,也就是“三皇五帝”,由于他们的权力来源主要是来源于个人的威望和品行,所以诞生了历史上难得的美好时代——禅让制时代。

禅让制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与人的私心欲望相违背的。随着最高统治者的亲属实力越来越强大,夏禹终于捅破了权力自私性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把天下政统带入了“家天下”时代。

相信说到了这里,聪明的读者也会明白了,“家天下”的权力来源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德行,而是实力。

实力的演变与反复,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政权更迭的本质根源。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在周朝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政权颠覆基本上都停留在“邦国”层面,为什么?因为生产力相对落后,一般的群体或者个体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机会去颠覆和分裂一个政权。

商代夏、周代商,本质上都是邦国层面的逆袭与争霸。

到了周朝,周公旦发明了周礼,也就是为政治统治制订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当然,这种规矩还是需要实力作为背书的。

周礼问世之后,周天子在宗室诸侯的保驾护航下,稳定了好几百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和垄耕技术的问世,生产关系的浓度出现下沉式的发展趋势,很多诸侯国的拳头越来越硬。

实力法则的作用力就是谁的拳头更硬,谁就希望自己说话更好使。春秋时期的争霸局面开始出现了。

但是,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实力体量有限,依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兼并现象,所谓的“争霸”游戏也只能停留在诸侯国层面。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随着诸侯国晋国的霸绝一时,历史出现了一个拐点,那就是“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为什么会被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呢?因为它的出现,确实是历史的分水岭。首先,“三家分晋”之后,天下的发展趋势由“争霸”向“兼并”再向“大一统”发展了;其次,“三家分晋”标志着权力游戏由诸侯国之间下沉到了诸侯国内部了。

在周礼的封建秩序之中,从上至下的设置分别是天下、国和家,天下的统治者就是天子,邦国的统治者就是诸侯,家(采邑)的统治者就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的有能力、有本事的高级打工者、管理者则被称为“士”。

稍微总结一下,在历史进入“家天下”的秩序之后,先是天下大乱,然后是邦国之间的纷乱,到了“三家分晋”的时候,“采邑”(家)才有机会步入权力游戏的核心。也就是说,权力游戏的核心是呈下沉式发展的。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文字来解释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逻辑呢?因为只有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逻辑,才会对很多历史现象有了接近本质的认知。

比如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游士”?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士族”这个群体的政治崛起。这些游士“路迢迢水长长”地走四方归根到底是寻求更广阔的政治空间。苏秦、张仪……他们毫无顾忌地到各个国家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思路,其实就是一种政治重心开放性下移的表现。

秦朝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结束了之前的邦国政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转折点。要真正读懂“楚汉相争”的本质逻辑,必须要从这个点去顺藤摸瓜。

秦国灭掉了山东六国,打散了原来的邦国政治,建立了“郡县制”的大一统局面,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和体系。但是,对于当时来说,这也无疑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新生的事物必然要遭受旧事物的反噬,这是蜕变的必然规律。

那些被打散的六国诸侯势力流落民间,造成已在战国时期慢慢觉醒的士族集团势力大增,他们和六国旧贵族的势力结合得更加紧密,利益需求的契合度更高,行为导向上更容易达成一致。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秦朝的崩盘最广为人知的起点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历史上习惯性地将这次起义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伴随着这次起义千古回响在历史的天空的,还有陈胜那句震耳发馈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次起义其实有很多细节是值得商榷的!比如陈胜吴广真的是农民身份吗?这次起义的发动者和倡导者真的是农民阶级吗?

但是无论如何,这次起义确实是秦崩的导火线,是楚汉相争的开端。那么,脱胎于大泽乡起义的“楚汉相争”究竟在说些什么呢?

陈胜吴广吹响了反抗暴秦的号角,然后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聪明的老流氓刘邦审时度势,响应了时代潮流,英武的楚霸王项羽横空出世,合上了暴秦的棺材盖,然后,老流氓人老成精,将项羽玩得没脾气,最终获取了胜利果实,定鼎江山,建立大汉。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仅仅是这么简单吗?这其实只是历史的表面,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逻辑往往是需要逐步去挖掘的。

秦末天下大乱,确实因为农民暴动而被煽动的,但它的本质却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依靠农民为主体的起义最终推翻了某个政权的情况,推翻秦朝的统治也不是依靠农民的力量。

引爆秦末天下大乱的陈胜吴广不是农民,打得秦朝土崩瓦解的项羽也不是农民,最终夺取天下的刘邦也不是农民,辅佐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萧何、韩信、张良等都不是农民……

秦朝的崩塌实际上是六国旧贵族势力对秦朝统一势力的一场反杀。那么,因此而衍生的“楚汉相争”到底又在讲什么呢?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大家想一想,秦朝被推翻之后,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是不是建立一种大家都能接受或者无力反抗的利益分配体系?

再沿着这个思路往下走,秦朝被推翻之后,参与利益分配的主体主要有哪些?新的霸主西楚霸王项羽、六国旧贵族田荣、韩王信等和新兴势力如刘邦集团、彭越集团等。

这些势力主体背后的权力逻辑又分别是什么呢?新的霸主项羽自然是想更大程度地集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既得利益;六国贵族推翻了秦朝这座大山,自然是希望拥有更大的权力自由,最好是恢复到战国时代的诸侯并立局面;刘邦、彭越这些新兴势力,如果形成了前两种稳定局面,他们最后都难免成为炮灰,他们唯一的出路和强烈的愿望只有彻底站起来。

说实话,从客观情况来分析,刘邦这些新兴势力集团的实力根基是浅薄的。这也是刘邦集团前期一直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根本原因,也是刘邦在行事方式上注定要圆滑世故得多的根本原因。没有实力,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聊到了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楚汉相争其实就是两种阶级之间的利益博弈。

这种阶级之间利益博弈的核心在于谁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项羽代表的是楚国贵族或者是项家背后的军功阶级利益,刘邦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呢?尽管刘邦的阵营里也有张良这样的韩国贵族后裔,但他的阵营里更多的是韩信、萧何那样的游士和彭越那样的游侠,也就是刘邦更多代表了接近社会低层的利益。

归根到底,楚汉相争其实标志着源于战国时期的士族崛起的更进一步,是权力游戏重心下移的重要表现。

很多人在看待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习惯性地把目光聚焦在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彭越、英布等人的行为方式上,而忽略了他们的阶级背景,这往往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楚汉相争"背后的故事(楚汉相争是什么意思)

比如项羽不用韩信,真的只是因为项羽有眼无珠吗?若真是如此,为何韩信刚刚投奔项羽的时候,项羽会给韩信安排官职?而且项梁、范增等人均对韩信颇为重视。其实一方面是因为韩信的才能和项羽自身的才能有很大部分的重合,他的价值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两个人的阶级利益存在较大的分歧。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不同,行为方式和内心诉求自然也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又比如张良为什么愿意辅佐刘邦而不愿意辅佐项羽?真的是因为刘邦的个人能力和魅力超出项羽一大截吗?其实张良的核心诉求在于推翻秦朝,以雪秦国让他家破人亡的仇恨,而项羽身上让他看到了另一个秦始皇,这是他所不愿意接受的。他在刘邦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各取所需。张良在刘邦功成名就后,选择飘然归去,其实暗示了他对刘邦并不是完全认可的,刘邦在他心目中就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人,只是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他不介意这些。

还比如彭越一辈子就是要和项羽死磕到底,真的是因为他和项羽有什么深仇大恨吗?或者说刘邦让他死心塌地吗?其实还不是因为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没有满足他的利益期望,还不是因为他和刘邦在报复项羽这个情绪是共鸣的。

要真正读懂楚汉相争这段历史,首先要读懂权力游戏的模式在逐渐地变化,其次要读懂那段历史中代表人物背后的阶级属性,最后要读懂不同阶级所选取的不同斗争方式。

楚汉相争其实就是贵族阶级和士族阶级之间相生相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二代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斗争。

回到了开头的那个话题上来,为什么我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项羽而不是刘邦?因为项羽是贵族中的贵族,刘邦只是逆袭者的代表,前者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楚汉相争这段历史为什么这么精彩,它真正的意义在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前,所谓的士人主要是通过游说的方式介入到权力游戏当中去,而在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这一群人正式发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怒吼和呐喊,自此他们真正地崛起。

从楚汉相争往后,士族集团逐渐成长为封建政治中的主体,并持续影响了中国历史命运长达千年,直到唐末的军阀割据后,慢慢向两宋的地主政治转变。

开篇之前,不知所云,先说这么多吧,更多的精彩、更多的细节、更严的逻辑,就都留待于以后再逐一展开吧。

作者:老易说史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82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22 下午8:00
下一篇 2022-09-22 下午8:00

相关推荐

  • 与世无争的诗句有哪些(10首与世无争的唯美诗词)

    有这样一些诗词,满满全是与世无争、浑然物外、悠然自得之情,可以称之为“佛系”诗词。 那史上“佛系”的诗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最经典的10首,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好诗。 第1首 唐朝白居易的《对酒》五首其二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 不开口笑是痴人。 这首诗写得是“无争”,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一样。时光飞逝,人生…

  •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竟引得宝玉黛玉看出迷!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会真记》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元代王实甫又经改编成《西厢记》,又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就是这样一本书,在《红楼梦》里却成了一本禁书,不允许黛玉和宝玉这样的年轻人去品读。 ​原文:“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

    2022-06-24
  • 画蛇添足的故事和寓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画蛇添足的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因为人多酒少,很难分配。 所以众人商议,其中有人建议说: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 于是,众人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

  •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的内容解释)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听见里面的僧人角色说“施主,请放下屠刀,皈依我佛。”相信这句话众人皆知,而在现实中,很多人也曾发出疑问,听说现在当和尚都是硕士或博士学历?“我听说某个寺某某师父是硕士毕业……”诸如此类种种,在现实生活中遁入空门既没有影视剧中简单,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各个寺院中,入空门通常都是要接受三皈依,五戒律,八戒律,十善戒,乃至菩萨戒,三坛大戒等。…

    2023-03-16
  • 男人超级喜欢的星座女,最难追的星座女第一名!

    有句俗话叫“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但是有时候男生在追有些女生的时候可不止隔了一座山,那隔得可是千山万水。那么在十二星座中最难追的是哪个星座的女生呢? 第一名:天蝎座 天蝎座的女生其实魅力指数挺高的,她们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很容易吸引异性的眼光,但是或许她们都自己不知道的是,她们身上一直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令人想要靠近却又无法靠近。天蝎座的女生对爱情…

    2023-07-0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