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

理性与非理性是一个人们经常会谈论到的话题,对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分人们好像有一个清晰的标准。那些做事鲁莽的人常常被称为非理性,与之对应的是那些做事有条不紊的人,这类人通常被称之为理性。

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

有一个这样的统计,在人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情绪很难控制,这个时候一般在20岁以前。当人们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冲动就会减弱,做起事来就会相对理性。

非理性的冲动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的明显,为什么我们会说哪个少年不轻狂?道理也大致如此,对于20岁以后的人来说,他们再回头看那些比自己小的年轻人的行为举止,常常会觉得比较幼稚,这也许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又或许是他们的思维趋向了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年轻人的脾气都是比较火爆,一些稍微年长的人就不那么容易冲动。这些也许只是表面上的一些现象,还有一些人即使年龄都一大把了,还是容易冲动。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新闻标题,某个白发老人对一孕妇拳打脚踢、某个老翁坐到一少女的腿上、某个老大妈对公交车司机大打出手、某个出租车司机大叔把一女大学生拉至偏僻处实施猥亵……。

从这些标题中可以看到那些实施者都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那么这些成年人为什么会做出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吗?这其实就是人们的非理性在起主导作用。

当一个人头脑中的理性被非理性控制的时候,不管他的年纪有多大,都会产生冲动的行为。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改变我们行为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事件,而是我们内心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那些做出非理性行为的人是在对当时的事件做出的一种反应。可能这么说会有人不能接受,他们会反问,为什么他们所做出的反应是那么的激烈,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对别人造成伤害吗?

这里就来以事论事的讨论一下这些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那些伤害别人的人都有一颗曾经受伤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反过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成立。

我们从小都有一个向善的信念,可以说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但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就成了人们眼里的坏孩子,一些人们眼里的好孩子又为什么突然变得不可理喻。

又为什么一些人眼里的坏孩子长大后凭着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成为了人们眼里的创业者,另一些以前人们眼里的好孩子反倒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弱者。人们是在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来评判好与坏,是理性下的思考还是非理性下的判断。

我们不管是用理性或非理性去思考与评判,其实还是我们的内在价值观影响着我们的判断。那些敢于侵害他人的行为也是在理性思考后的决定,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对于理性而置于不顾,甘愿成为非理性的奴隶。

以下这几段话是摘自心理学中的斯多葛学派,是对非理性意识产生后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对读者理解非理性有帮助:要清晰地辨别你允许什么样的思想或观念进入你的脑海。将人生视如赴宴,在其中你的举止应当优雅得体。如果一个人只在力所能及的、不受阻碍的范围内寻找他的“好”,他的最高利益,他将获得自由、安宁、幸福、平安、高尚与虔诚,他会为万事万物的成就而感恩于神,不会对任何事情吹毛求疵。

由这一段话,让我对于非理性的理解是这样的,非理性常常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当非理性占据了我们头脑的时候,也是我们身体打开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是很有力量的,眼前的任何阻力都可能被我们无视。

这个时候的自我是膨胀的,如果积聚是恶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是魔鬼的化身,如果积聚是善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是天使的化身。

是愿意成为魔鬼?还是天使?可能就在一霎那之间。假如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理性还能思考的话,应该可以辨别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对于那些使我们趋向恶的念头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趋向善的念头应该敞开怀抱。

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如何做出抉择?在于平时的个人修养,即使那些素质很高的人,在非理性面前也有可能无可奈。但是他们却有足够的智慧把它们转化为另一种动力,成为自己力量的源泉。

至于如何转化他们,有许多的例子可以借鉴,有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有人则斗酒诗百篇。有人依仗自己孔武有力去争强好胜,有人强身健体,是为了保家卫国。

重新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从而也能理解他人的一些行为,进而从那些行为中看到一些自己的身影。

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思考暂时有这么多,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也许你在非理性冲动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一篇文章中的某些内容,能够更理性的去面对自己的那些非理性,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前行的跋涉者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94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2)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26 下午9:00
下一篇 2022-09-26 下午9:01

相关推荐

  • 赞美鸡的诗句有多少(古代描写鸡的诗词大全)

    古代赞美鸡的诗句诗词大全 一、《鸡》 唐·崔道融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诗人以桀骜不驯的雄鸡自喻,用不着像平凡公鸡一样天天啼叫,只需在深山月黑风雨之夜,在晦明难辨之际,就那么高啼一声,“雄鸡一声天下白”,人们就会知道,黑暗已经过去,黎明即将到来! 二、《鸡》 宋·释智圆 檐前栖息傍蒿丛,风雨司晨尔有功。 鹦鹉无能…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导读: 周公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古人。 有些人或许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但一定听说过这些词语,如:周公解梦、周公之礼、周公吐哺等等。 没错,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周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所写《短歌行》的最后一句。 首先来看“哺”这个字的意思,是指嘴中正在咀嚼着食物。 那么“周公吐哺”的意思就是,…

    2022-09-13
  • 《两小儿辩日》拼音版全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

  •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重点词语解释)

    《礼记》两则 其一、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2022-06-24
  • 男生会关心普通异性朋友吗?男生会关心不熟的女生吗?

    在社交关系中,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友谊一直备受关注。有人认为男生往往更关心自己的异性朋友,特别是那些他们并不太熟悉的女生。然而,这个观点却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男生是否真的会关心普通异性朋友,以及他们是否会关心不熟的女生。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男生为什么会关心别人,尤其是女生。据研究表明,人类是社交动物,我们都有一种与他人建立联系和…

    2023-07-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