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这样一句“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今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然单从“始作俑者”的现代意义来讲就是形容为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开了头,也就是罪魁祸首之人。可对于所谓是孔子之言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理解却不能简单的从现代意义出发,这可关乎着孔子保持了上千年的圣人形象!为讲清楚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讲明白一个背景。

始作俑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第一个做陶俑或木俑的人。那么,做陶俑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这就关系到了我国的殉葬制度了。

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

古代的活人殉葬_图

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陪葬点金银珠宝什么的,鲜为人知的就是我夏商周三代的人牲和人殉了。虽然人牲和人殉叫法不同,但都是杀死活人,用来纪念或继续为死去的主人服务。现在的牺牲是指为伟大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是光荣的、是令人敬佩和为人榜样的,而在三代时期就是悲催的祭祀用品了。打仗胜利了得了不少战俘,养着浪费粮食,所以就多用于祭祀,先是挖个大坑、捆绑住他们的手脚、排列整齐,然后在盖上土,由此就成了“牺牲”,地位如同牛羊猪了。这是人牲。

主人死掉了,到了地下没人服侍,于是赐死生前的侍从,这就是人殉。当然,也有殉葬自己小老婆的。反正在那个时候有没有人权什么的,父系家长最厉害了,让你死就得死,哪里还有活的可能。

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

殷墟出土的的陪葬品_图

据考古甲骨卜辞统计,商王祭祀共用人牲1.4万人,其中武丁一代用人牲9000多。这还仅仅只是在甲骨卜辞上统计到的人数,那还有没有被记载或遗漏、或损毁的甲骨卜辞呢!所以,真正的人牲数可能比现有的数据大很多。人殉是时常发生的,比如说妇好墓中就发现有人殉的现象。武丁之后,类似的人牲和人殉渐渐就少了,学者推断可能是生产技术发展了,需要大量的奴隶发展生产,于是这些便被留了下来,再有发现人牲、人殉者多为无生产价值的妇女小孩。所以说穿越需谨慎,否则莫名其妙的就被埋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活生生的人被用来殉葬毕竟是野蛮人的行为,于是“作俑者”便出现了。用泥巴加上木头做成人的模样代替活人去服侍亡人,死人嘛,好糊弄,随便整整就可以了,反正也不会跳出来非得要求殉葬活人。

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_图

那么问题来了,孔老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第一种理解的,说孔子很重视礼数,认为最开始用陶俑代替人活人殉葬的人不会有后代。这么理解,其实很符合“始作俑者”这个词的现代意义,但是要把孔子维持了几千年的仁义形象往哪放?一个仁义的智者,怎么会觉得拿人殉葬是一件值得推崇的礼数呢?所以,这个理解不可信,极其不符合孔子的形象。

第二种解释来了。有人认为是孔子搞反了人殉和用陶俑殉葬的时间先后顺序。孔子以为是先有人拿人样的陶俑殉葬,由此才引发了活人殉葬。这样解释,似乎也比较合情理,但是孔子是什么人?韦编三绝呀,怎么会整出这么大的一个乌龙呢?这个解释,由来应是朱熹和郭沫若。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

“古之葬者,束草以为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佣,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郭沫若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陶俑出现在人殉之前,而孔子因人殉太过于残忍迁怒于作俑者,便有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咒骂那些最开始用陶俑殉葬的人,必定无后。执从看法的人,大概是自己本不知此话何意,又想维护孔子的形象,才故意把陶俑和人殉出现的时间做了改动。现阶段的考古学,对于陶俑和人殉出现时间先后的问题已有明证,人殉确实比“始作俑者”早。人殉古文献中多少有记载,孔子饱读诗书,必定知道这一点,所以这个解释对于孔子来说也是有损形象的。而为维护孔子形象而由此说法的人可谓是多此一举。

第三种解释就比较靠谱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加上一个问号,就成了一个反问句。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难道没有后代么?这样,不是很合理?孔子的形象依然很完美。

孔夫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到底该怎么理解?

战国时期陶俑替代殉人陪葬_图

以上三种解释,都是基于“后”乃后代的意思,那如果“后”指的是其它意思呢?《商君书》: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

这其中的“后”为继承之意。又如,《吕氏春秋·长见》”察今则可以知古,知古则可知后。”这个“后”注为来也。

关于这两种对于“后”的解释,笔者又听闻了一个更为有趣的解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难道没有人会和第一个作俑的人一样继续做俑了吗?意思是干脆连俑都不要做了,浪费人力物力的,人死如灯灭,还要那么多俑干什么?这个解释的出发点还是在于“始作俑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引起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意思是孔子觉得殉人和殉俑都不可取。殉人不仁义,殉俑劳民伤财,两者本质上都是对底层人民的剥削,孔子对此深恶痛觉绝,觉得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风气。关于这个解释,单独从“后”来讲很有新意。出发点却也是为了维护孔子的形象,比第二种解释更能体现对孔子的崇拜。

与大多数人而言,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第三种解释。我记得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不管初心为何,一定不能人云亦云,得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汪鸳渊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7962.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26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2-09-26 下午10:02

相关推荐

  • 好看的港剧排行榜前十名(豆瓣9.0评分的香港电视剧)

    说起港剧,很多观众也许免不了扼腕叹息。与近几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大陆剧不同,港剧早已是昨日黄花,江河日下,难出佳作。 然而尽管昔日的神话已逐渐没落,但那些留存在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却不会消失。 凭借着独特的主题和别具一格的视角,港剧依然是无数人心中难忘的回忆。 今天,我们就和港剧史上评分的最高的十部作品,每一部评分都跨进了9.0分行列。(以下排名按照豆瓣评分,…

    2022-09-21
  • 摩羯女和天蝎男合适吗(配对结果:不是恩赐就是劫)

    在十二星座中,摩羯座与天蝎座的爱情堪称“相爱相杀”的经典。他们彼此很有性格、也有共同点,可怎么都融合不到一起去。如果不是经过长久的磨合,他们很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误会,感情分崩离析。 天蝎座本身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星座,他们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可是很少和别人讲自己的真心话;而摩羯座是一个比较沉闷的星座,他们虽然不讲话,可是内心戏非常丰富。 他们希望,自己的爱…

    2022-07-07
  • 泰国“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后宫生活令人三观尽碎!

    泰国网报道,据泰媒消息,日前,泰国一位名叫纳塔蓬的民间法师(刺符师)在泰网上走红,引来多家媒体大肆报道。而其走红原因主要是因为家中有8位美艳娇妻,且8位娇妻不止相亲相爱、相处融洽,还共同参加采访谈笑风生,一家人参加采访的视频更是刷爆泰网油管,截至目前点击量高达149万+。 据了解,纳塔蓬的8位娇妻来自泰国各地,她们分别与纳塔蓬在网上、市场上、医院、佛寺等不同…

    2022-08-02
  • 长篇睡前故事大全,哄女朋友很甜故事,先收藏了~

    第一篇-狗熊的皮大衣的故事 眼看冬天就要来了,狗熊铺好了舒服的床,正打算冬眠的时候,“咣咣咣——咣咣咣——”“这么晚了是谁在敲门呢?”狗熊心想。 开了门的狗熊看见狐狸站在自己家的门口,狗熊问狐狸说:“狐狸老弟,这么晚了你是有什么事啊?” 狐狸说:“狗熊大哥,冬天太冷了,你这不是快要冬眠了么!我想着你身上的皮大衣也用不着了,不如借给我过冬御寒,等到明年春天的时…

    2024-01-02
  • 修炼到什么程度能成仙?人真的可以渡劫成仙吗?

    未经证实请仅以故事视之。 《列仙传》上册记载的上古修行者,不管是服食仙果灵药成仙的还是吞食天地灵气修炼真炁成仙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选择的是白日飞升也就是肉身成圣。 远古时期尤其是天地初开之时最精纯的天地灵气肆意弥漫,神草仙果也是唾手可得,这才造就了第一代修仙者轻轻松松的白日飞升,绝地天通后,天地之间的联系彻底断绝,天越来越高灵气越来越稀薄,修炼者也…

    2022-09-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