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号西楚霸王,
是秦朝末年的诸侯王之一。
他勇猛无敌,力克秦军,
与秦末诸侯推翻秦朝。
他英雄气短,楚汉之争中,
败于刘邦,自刎乌江。
更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传说。
对于项羽,诗人们总是感慨良多,
赞扬他的,讽刺他的,
比比皆是,
今天,诗词君挑选了八首关于项羽的诗词。
正所谓,千古功过,不过任后人评说罢了。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楚汉之争中,项羽不敌刘邦,逃到乌江,他拒绝乌江亭长的渡河之请,自觉无面目对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
杜牧对于项羽的自刎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意,他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与杜牧的观点相反。杜牧毕竟是一个诗人,颇有政治头脑的王安石对于项羽的处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王安石认为项羽不可能重来,因为经历了上百次的战争后,战士士气低落,失败已经难以挽回,虽然江东子弟都还在,但他们是否愿意跟随项羽从头再来呢?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对项羽拒绝苟且偷生,自刎乌江的行为进行了赞颂。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亲历了北宋的灭亡,眼见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无耻行径,写下这首咏赞项羽的诗。
连项羽都知道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而你们(南宋统治者)就不感到羞愧吗?
《过项羽庙》
宋·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
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
诗人陈洎总结项羽兵败的原因,只重力,不重智。
陈洎在诗中写道,许多江东子弟已经投降了,夜里,帐中传来楚地的歌声。项羽少时曾说,要学“万人敌”,事实上,项羽也确实是“万人敌”,可诗人却认为,项羽不知道反思,自己的“万人敌”还不如谋士范增的一点智慧。
《六州歌头·项羽庙》
宋·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李冠是北宋诗人,此时,边疆多有叛乱,而统治者奉行求和的政策,许多诸多有气节的仁人志士,都希望有一位真正的勇士,来保卫家国。
项羽的勇猛天下无敌,他是秦末起义军的领袖,消灭了秦军主力,威震天下,虽然项羽最后落败于刘邦。但诗人在词中极尽刻画了项羽的勇猛与无畏,追念项羽的英雄气概。
《乌江项羽庙》
宋·吴龙翰
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
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
吴龙翰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诛杀义帝,输了第一步,而这也给了刘邦起兵反对项羽的完美借口。
秦末时,各路诸侯起兵反秦,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将楚怀王熊槐之后熊心立为楚怀王,即义帝。后项羽不满义帝,杀掉了他。
刘邦得知义帝死讯,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指斥项羽弑君,大逆不道,天下诸侯群起响应,刘邦得各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人,杀奔彭城,讨伐项羽,揭开楚汉之争序幕。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陆游阐述了项羽的长处和短处。
项羽勇猛无敌,拔山扛鼎,不足为奇。却刚愎自大,谋士范增在他帐下无施展之处,及至到了乌江,末路之时,你才会知道,没有智谋,结局是多么凄惨。
《咏史诗·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
唐代诗人胡曾对于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感到十分惋惜。
胡曾说:项羽勇猛冠绝天下,让天下人震惊。灭亡秦朝后,举行鸿门宴庆贺。如果项羽听取了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掉了刘邦,后来,又怎么会在阴陵迷路,最后命丧垓下呢?
纵观这些关于项羽的诗作,有的赞颂项羽的勇猛无敌,有的惋惜他的兵败乌江,也有的批评他刚愎自大,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最后兵败。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滚滚江河流逝,历史已不复返,我们从中又有哪些得到呢?最后,以项羽的《垓下歌》结尾吧: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814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