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清朝时期,科甲出身的官员被称为“正途”出身,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在清代官场占据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份额。所谓“学而优则仕”,清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就是通过科技考试进入仕途,于官场施展政治抱负,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

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清代科举考试情形

童生

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试一样,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需要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系统学习外, 还需要一份明确的学籍证明。清代科举考试也一样,并不是肚里有墨水就能随便参加各级科举考试,就好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想要考取各级功名,进入仕途成为朝廷官员,你首先需要进入游戏,进入科举系统中。

童生,就是读书人具备科考资格的基本功名,需要通过县级行政单位主持的“县试”和府级行政单位主持的“府试”,才能拥有这一称号。只有成为童生,才有资格进入更高等级的考试——院试,也就是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县试”、“府试”两级考试的读书人,就具备了科举考试的资格,但不论年龄、职业、出身,只要未通过“院试”,你就永远都只是“童生”

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秀才

“童生”经过一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考核后,就会获得“秀才”功名,就成为了“生员”,也就正式拥有了科举学籍。成为“秀才”以后,读书人的学习情况不再自由,会不定时地受到各级学官乃至一省学政的监督考核。

注意,成为“秀才”,拥有科举学籍以后,就拥有诸多朝廷赋予的特权,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让读书人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特权包括见县官不跪、免除徭役、不能随便用刑等。除此之外,在“皇权不下县”的清朝时期,县级行政单位以下的地方庶务一般由乡绅管理,“秀才”就是乡绅的主要组成部分。

举人

清朝时期,各省级行政单位会在省城每三年举办一次大型考试,一般于八月进行,故称为“秋闱”“秋闱”的主考官,不再有各省自主委派学官担任,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派钦差大臣监考。届时,一省“秀才”就会齐聚省城,参加“秋闱”,通过考试者即为“举人”

注意,获得了“举人”功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仕途做官的资格,这也是“举人”能被世人称为“老爷”的原因所在。同时,“举人”所获得的特权较之“秀才”更多,更显赫,其中“举人可以永久获得会试,也就是中央考试的资格”就足以令所有读书人艳羡。“范进中举”以后,能够高兴到发疯,就足以证明这一功名的显赫。

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贡士

考中“举人”以后,便可以进入行政系统,担任诸如学官等低级别地方官员,如果想要在仕途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成为高等级别的官员,就要在科举考试中更进一步,参加每三年于京城举办的考试——“会试”

“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京城的贡院举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举人拥有无限次参加会试的资格,考试通不过的“落第举人”可以无限次参加“会试”。也就是说,“会试”由各省“举人”和前界“会试”中的“落第举人”同时参加,共同角逐。“会试”考核通过后,就拥有了“贡士”功名。

所谓“贡士”,即为能推荐给皇帝的“士”,就具备了让皇帝亲自考核的资格。

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会试”考试地点——贡院

进士

“会试”以后,由主考官选拔一批成绩优异的“贡士”举荐给皇帝,皇帝再于紫禁城保和殿进行一次终极考核——“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监考,理论上讲,主要参加了“殿试”,就拥有了“进士”身份,区别在于名次的不同。

“进士”的名次由皇帝亲自圈定,根据成绩优劣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

清朝科举制度有多难(清朝科举制度具体等级划分)

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而后,“进士”们或进入中央机构成为实权京官,或分发至地方政府成为高级地方官,总之就会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极梦想。“进士”出身的官员,前途不可限量,成为封疆大吏、殿阁大学士乃至内阁首辅、军机首席都不无可能。

参考文献:《清史稿·选举志》、《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作者:正说清代十二朝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8187.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Qrenjian的头像Qrenjian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09-30 下午9:00
下一篇 2022-09-30 下午10:00

相关推荐

  • 网络用词:欧派是什么意思?欧派是指哪个部位?

    欧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欧派是胸部的意思?日语欧派代表胸部,大欧派二次元少女可是宅男最爱,欧派中文翻译是女人的胸脯,不是所有胸都能被称作欧派,只有大胸才能被称为欧派。 欧派是什么梗 网友说冬天暖手一般是把手伸进女朋友的欧派里,于是不少人问欧派是什么意思。 日本知名声优、“日本欧派党”即“日本咪咪党”党首——神谷浩史,曾在他的电视竞选演说中神谷浩史党首在欧派党电…

    2022-12-06
  • 生肖六畜详解,揭晓背后的故事,搞懂六畜是什么生肖?

    中国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其中六畜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生肖六畜详解,揭晓背后的故事,搞懂六畜是什么生肖?本文将会为您一一解答。 一、生肖六畜概述 生肖六畜是指牛、马、羊、猪、狗、鸡,这六种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畜类动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寻找出现时间的问题时,可以追溯到《汉书·律历志》上,其依据的古代农业社会和文明,是生产方式在集体劳动背景下逐渐成…

    2023-06-13
  • 鬼最喜欢保护的人是谁?盘点被鬼保护的人的特点

    作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阴阳学说早在古代就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医疗和宗教仪式等领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系和理论。其中一个基本概念就是阴阳平衡,即人与自然界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平衡状态才能保障健康和吉祥如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相信鬼魂也会参与其中,并有时会保护某些人。 那么,鬼最喜欢保护的人是谁呢?其实,鬼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恐怖和邪恶的存在,有时它们也可以…

    2023-05-24
  • 超星尔雅2023满分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秦汉文学》学习通答案大全

    声明:该答案由个人收集整理,仅做学习记录及交流参考用,请勿作用于其他用途。 课程目录 第1章 总绪论1.1 第一节 文 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1.2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1.3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第2章 第一编 先秦文 学2.1 绪论2.1.1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2.1.2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2.1.3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

    2023-06-09
  • 一文掌握英语速学方法,快速提高英语的技巧

    很多人说自己英语上一窍不通,不知道从哪些学英语比较好,怎么才能把英语学的最快最有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英语一窍不通从哪里入手学 第一步,学音标 这非常重要,一定要学好,学透。用两个月时间,不能怕麻烦。这一关一过,英语一下子就能上手。这一环你掌握了,机器还没有把单词读出来,你已经知道这个单词大概怎么念了。往后,你一看单词,你还能用音标把单词标出读音。…

    2023-05-1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