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清•高鼎的古诗(村居古诗译文及赏析)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

《村居》清•高鼎的古诗(村居古诗译文及赏析)

下面我们来欣赏《村居》

在农历二月里,嫩嫩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覆盖着大地一片青绿,黄鹂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这里把时间场景做了交待,是二月份,描写了一幅春天的场景,万物复苏,地上的草儿,天上的鸟儿都在迎接春天,是动态的美。

第二句仍然是景物描写。杨柳长长的柔媚的枝条,在堤岸边随风轻舞,春天水面上的烟雾朦胧蒸腾,陶醉了岸边的依依杨柳。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醉”字生动地将春天的美丽景象描写到了极致。

第三四句从景色的描写过渡到了人物。孩童从学堂放学回来天色还早。

第四句开头就用了一个“忙”一个“趁”,可以联想到孩子喜悦的心情,急迫的动作。心里早就想好了,要赶快借着这大好的东风去放飞风筝,与春天同行!

整首诗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从景物到人物,从杨柳堆烟到孩子的欢畅,无一不传递着春的讯息,歌颂了美好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至今已逾30年。但说起这首诗的作者高鼎,人们怕是会一脸茫然:高鼎?高鼎是谁?许多选本选录此诗时,只说他是浙江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字象一,一字拙吾,生活在清朝后期,生卒年和生平事迹都“不详”,简直是个谜一般的人物。

幸而高鼎的诗文集《拙吾诗文稿》尚存天壤之间,卷首有其友人李圭(1842-1903,字小池,我国近代邮政倡导者之一)所作《行状》一篇,我们可以据此了解高鼎的生平。

高鼎相貌平平,不善言谈,还有高度近视(李圭《行状》称其“目露光近,读书目摩纸”),终其一生不过是个教书先生、榷署文员,最大的爱好便是写诗。这与他外祖父孙麟(1778—1856)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孙麟字苏门,在当时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高鼎因家境贫寒,只能在学做生意之余跟从孙麟学习,因此孙麟对于高鼎,既是亲人,又是良师。孙麟临终前,将自己的诗集稿本寄给了高鼎,高鼎十分珍视,一直置于行囊之中,杭州城破逃难之时亦随身携带未曾遗失。光绪五年(1879),体弱多病的高鼎在李圭等友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为孙麟刊行了他的诗集《秋啸堂稿》。次年春,高鼎不幸身染湿热,病逝于宁波。

高鼎逝世后,留下的诗作有2715首之多。李圭约请高鼎的另一位友人金遗从中精选出1080首,编为四卷,又以文31篇附后,于光绪八年(1882)刊成印行,卷首有黄福楙《序》、金遗《序》、李圭《行状》,卷末有捐刊姓氏及李圭《跋》,这就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拙吾诗文稿》。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村居》,就收录在《拙吾诗文稿》卷二,同题下共有四首诗,此为第三首。由于在乡村生活的时间较长,高鼎创作了不少描绘乡村生活的作品,而这一首显得尤为特别。前二句侧重写景:二月里,春草萌发,群莺乱飞,杨柳的枝条在春风吹动下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春天的雾气中。后二句侧重写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童放学归来,发现时间还早,便连忙拿出纸鸢,在温煦和暖的东风中放了起来。如果说前两句尚属平淡无奇,后两句则堪称妙笔。尤其是末句中“忙趁”二字,既写出了孩子们迅捷麻利的动作、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唯恐大好时光从手边溜走的急切情态,又从侧面反映了春天的盎然情趣和勃勃生机,甚至还包含了一点应该珍惜美好事物的哲理意味。比起前人描写儿童的名句,诸如“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等,实在是不遑多让,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并广为传诵亦是理所应当的了。

关于这首诗,近年来有一些选本和赏析文章称其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即兴之作”(周啸天《啸天说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甚至说高鼎“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晚年归隐于上饶,诗中孩子们无忧无虑放风筝的生活,大概是诗人壮志难酬后心之所向的生活”(李娜《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童趣诗》,《文教资料》2017年第1期)。这些说法其实是误将另一首同题作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原封不动地照搬了过来,“强加”在高鼎《村居》的头上。究其原因,这两首诗均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均写乡村生活,也都写到了儿童活动(辛词中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之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将这两首作品相勾连,一来二去,遂成张冠李戴之误。《拙吾诗文稿》中的诗作均以年代为序编排,从《村居》所在的位置来看,这组诗当作于同治二年(1863)春,当时三十六岁的高鼎正避乱宁波乡间教书为生,写的乃是战火不曾波及的宁波乡间的盎然春意和童真童趣,既非“晚年”,亦非“隐居于上饶”,更没有什么“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读诗可以知人论世,但前提是必须对“人”和“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否则对理解诗歌是毫无助益的。(陈恒舒)

链接:https://www.yyinn.net/19920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
古典诗词鉴赏的头像古典诗词鉴赏订阅会员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相关推荐

  • 元宵节诗句经典古诗赏析,最后一首为经典中的经典!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古人为此写了不少唯美的诗句,下面一起来看看。 0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代·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0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2022-07-21
  • 古诗《浪淘沙》刘禹锡 其七(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 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 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赏析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2022-06-22
  • 脍炙人口!盘点陆游最经典的30句诗句

    1、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2、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陆游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

    2022-06-21
  •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白话文全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

    2022-06-15
  • 古代形容孤独的诗句(古人形容孤独的诗句有哪些)

    从古到今,有一种情绪,是共通的。 这种情绪,李白有、王维有、杜甫有、苏轼有、纳兰容若有,你也有,这种情绪的名字,叫孤独。要感谢诗人们,他们用精准的语言刻画出了孤独的样子,每每读来,让人感同身受,甚至落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 这是陈子昂的孤独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这是杜甫的孤独。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

    2022-05-05 杂文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