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诗词鉴赏)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诗词鉴赏)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

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整天,终日。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0564.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古典诗词鉴赏的头像古典诗词鉴赏订阅会员
上一篇 2022-11-14 下午8:08
下一篇 2022-11-14 下午8:10

相关推荐

  • 气质测试:来瞧瞧你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现代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分为了4种,不同气质的人,在行为方式和性格上差异明显。匹配自己的气质有助于控制情绪,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和心理目的,下面我们先通过一道气质测试题,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 路上有一块令人讨厌的石头,不同气质的人碰到以后反应也不一样,是心理倾向的差异,你的选择是? A.将石头高高举起,扔到…

    2022-07-20
  • 山药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禁忌

    山药的营养价值 山药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磷、钙、钾、钠、铁、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 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这是一种多糖蛋白质,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 所以,山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减肥健美食品。欲减肥者…

    2023-03-25
  •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杨万里生平故事简介)

    南宋的著名诗人大都有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像“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陆游、尤袤、范成大等就是代表人物。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宋光宗曾经为他亲书“诚斋”二字,他又被称为“诚斋先生。” 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在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先后任职,最后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

  • 圣经经典故事:亚当夏娃的儿子

    起初,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式用尘土造了亚当,看他孤独就让亚当沉睡,取了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中,并告诫他们,园中的果子都可吃,只是有一颗树上的果子不可吃,这棵树叫分别善恶树,吃了必定死,当时上帝创造的万物中,蛇比较聪明,它引诱夏娃说,吃了不一定死,夏娃也看到那棵树上的果子诱人眼目,就摘了一个吃了,也给亚当吃了,瞬间他们的眼睛就明亮了,看见自己赤身…

    2022-11-09
  • 女人一生必看的经典电影,这四部都是经典之作!

    “电影发明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这是著名导演杨德昌,在自己自导自编的电影中借人物之口说的一句话。 有网友共鸣地说: “看一部电影需要花1-2个小时,如果选择玩手机也是一会儿就过去了。 但一部好的电影,里面的画面和台词可以深深地烙在脑海里,跟着自己一辈子。” 深以为然。 每一部被“精雕细琢”出来的电影,它浓缩的人生智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悟。 成长…

    2022-09-19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