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清明节故事有哪些(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大全)

【篇一:清明节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介子推割肉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今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 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 介庙 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他还下令让随从人员把焚烧林的残木拾上几块,给自己做了一双木鞋。他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木鞋在宫厅行走,呱嗒呱嗒地声音提醒自己看着足下,就好像看到了介子推,后来人们将最忠诚的最尊敬的朋友称作 足下 。

火烧绵山
火烧绵山

晋文公焚绵山之日,正值 清明节 。晋文公十分感伤,令全国上下不得举火炊烟,并把清明节这天也称为寒食节 。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 清明 都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

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 炊熟日 ,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作 子推蒸饼 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 子推燕 。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山踏青,并要头戴柳条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谣说: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篇二:清明节故事】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於取得。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麼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麼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篇三: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历书》记载,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也是我国节日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 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在4月5日,但如果遇到闰年就会在4月4日,今年就是这个情况。

文化:

对于清明节,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也同样情有独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可谓家喻户晓。小小诗中描绘出一幅充满淡淡哀愁的雨中春景,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同样著名的还有唐代诗人韩罖的《寒食》,一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既反映了春天风光,又讽刺了当时权贵的泛滥,赋上了不少政治色彩。一同回味这些与清明有关的,在浓浓春意中享受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

提起清明,还不得不提一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总计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 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 寒食及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 清明 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

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的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 教民稼穑 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 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060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阴阳秘术的头像阴阳秘术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2-11-15 下午8:03
下一篇 2022-11-15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韩国网站主要有哪些(韩国人最常用的网站)

    今天,一起了解一下韩国最常用的网站吧!~ 一、NAVER 네이버 NAVER是NHN公司(著名社交软件LINE的母公司)旗下韩国的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也是韩国股票市场上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世界第五大(仅次于谷歌、雅虎、百度和必应)搜索引擎网站。 2016年4月,2016全球App发展报告发布,NAVER位列全球app发行商综合排名第六位。 在2002…

    2022-05-06
  • 现代版《老来难》全文(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

    《老来难》是传统戏曲剧目,在河南坠子、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二人台等剧目中均有此曲目。 目的:教育世人孝敬老人 此文语言通俗,描述细腻, 道尽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万般苦痛, 劝人要孝敬老人,尊重老人,并委婉告诉人们,人人都要经过老年这一阶段,孝敬老人也是尊重自己。 过去,有人用这首《老来难》写出一个老人拄杖的画像,形象逼真,农村人贴在屋里,用来提醒人们的孝敬心,…

    2022-05-09
  • 描写森林的优美段落大全(简短摘抄有关森林的段落)

    描写森林的段落 1、寒冷的秋风吹过后,林木好像被冻概了似的,重又恢复了原来的寂静。 2、黄莺鹧鸪啄木鸟画眉鸟们把这山林当做自己的王国,自由自在地在树枝间飞来飞击唱着婉转迷人的歌。 3、乘船在太湖里游览,只见湖边冈峦起伏的洞庭山上,满坡金果累累的橘树,像一条条丹绸在飘拂,像一片片火烧云在飞腾。 4、山上简直是树的海洋,山顶上那参天的杉树,像是紧张的战士屹立在悬…

    2022-10-08
  • 男人说你是我的女人后,可能这些“称呼”也随之即来

    在爱情当中给心爱的人取一个好听,暧昧的昵称,往往能表达出双方的爱意。其实男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他在面对自己爱的女人的时候,往往是很奔放,很热烈。而这些就表现在他对他的女人的昵称上面。 把你当成自己女人的男人,就会对你有这些称呼。 第一个是宝贝,这个一听就是很有爱意在里面,男人一般不会轻易的说出来。只有他足够爱的女人他才会取这么肉麻的昵称,如果那个男…

    2022-11-21
  • 《宋词三百首》完整版(宋词300首精选)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是中国1924年编定辑录的宋词选,不分卷,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编者是晚清(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朱孝臧、上强村民),所选作品以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的为多。今人有《宋词三百首笺注》。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编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好沤尹,又号彊村、上渚村民…

    2023-04-14 杂文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