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不陌生,一般人们都是这样去理解,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去做官。把“优”解释为“优秀”,这种理解是错的。《说文解字》:“优,饶也。”就是富富有余,有多余的时间或者精力。
“学而优则仕”,就是随着学问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如鱼得水,裕如从容,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干别的事,就可以从政为官了。也就是说,你学得怎么样,需要到社会上去验证,不要总是呆在学校里头专搞理论,是骡子是马,出去溜一溜,让实践检验真知。
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夏商周都有官办学校,专门用来培养贵族子弟。孔子开办私学,他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治精英,入仕从而服务社会。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为了争夺人才,只要具备一定德才,就有可能做官。孔子的学生大多数是庶民出身,不少人学有所成被任用为官,像冉有、子路在政事方面比较突出。
“学而优则仕”在当代曾经被当作“读书做官论”,遭受非议甚至批判,就是因这误读了这句话,把它解释为学习优秀是为了做官,学习的动机就显得不纯,功利性太强。
其实,这句话的前面还有一句话,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当官有余力还要不断地学习精进,学有余力就可以去当官行道。告诉人们,虽然读书不能全是为了做官,但是做官必须读书。
在儒家看来,只有参与政事,为官从政,才能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就是要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伟大理想。
孔子的弟子子路对于隐者的暗示,受孔子之命说:“不仕不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不出来做官是不对的,君子不来做官是为以施行道义,也就是说,要尽自己一份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求仕,能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努力使混乱的社会恢复到有序的状态。
学习是为做官作准备,通过学习增长才干,修养品德。儒家的政治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之前先修养德性,这是人生的起点,把德行修养好了,能够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有精力出来做官。就是当今选拔干部,也强调知识化,不就是要求学习吗?学习是做官的前提条件之一。
做官的人没有智慧,能力差,就不能履职尽责,就不能把工作做好,为百姓谋福利,没做到责任上该做的事,只能算是庸官。如果个人品德修养有问题,就会祸害更多的人,则是百姓的灾星。
在古人看来,学习是为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做官是行大道,把所学的道理运用到实践,让实践检验学习的效果。学习与做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出仕为官就是要将所学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仕而优则学”, 为什么是有余则学呢?做官主要任务是处理政务,首先要把精力用在做事上,要把自己职位上的事做好,然后从政之余进一步学习,并且这学习是必须的。
学习有助开阔视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否则,就跟不上时代。
做官之后,不但要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还要修德进德,保持为官应有的官德,这样才能把持住自己,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不做有害于百姓的事。否则,品德退化,就会贪赃枉法,鱼肉百姓。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强调的是学习是终身之事,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修养品德,没说当官是为了发财。而有些把当官当作发财,“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恰恰说明这些人学习得不到位。
为什么人们否定儒家?就是因为古代做官的都是读书人,读的书又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而其中出现了一些贪官污吏,从而认为是儒学教坏了他们,才会有贪官。觉得儒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儒家看来,犯奸作科就是辱没祖宗,就是最大的不孝,是与儒学背道而驰,贪官污吏就是没有把圣贤的书读好,才做出让门楣蒙羞的事。这些人自以为当了官,就一切圆满了,用不着学习圣贤之道了,正是因为不继续修德进德,严格要求自己,才做出有违儒家道德的事,与儒家的要求没有一点关系。
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好,读圣贤书就是为了成仁成义,舍生取信,杀身成仁,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是为了唱高调,不是为了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为国尽忠尽责的人生写照。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两句话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之分,就是既不能只专注学问,钻在知识的象牙塔穷经皓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能专门做官,单靠一点学问就去闯荡江湖,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中不能自拔,这也恰恰说明能力学养不足,更应该学习,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两者兼顾,使“仕”、“学”圆融。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知识分子必选的人生道路,将人生价值通过做官得以实现。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有了更多条的路,不必非做官一条路,但是理是相通的,就是“仕而优而学”,不论做什么工作,工作之后的学习照样不能放松,不但要学习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更要学习做人,这样才不会走错路。否则,就是会出问题,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演戏红了的爽妹代孕弃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作者:丁小悟典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1629.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