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诗中描绘的是儿童舞弄冰块的游戏场景。
【字词解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wān)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原文翻译】
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实战演练】
诗人是如何从声音、颜色的角度描绘儿童玩耍场面的?
答:本诗从颜色上,写了“金”盘、“彩”丝和“银”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整首诗既有美丽的画面,又有悦耳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敲冰玩耍的乐趣。
【诗词赏析】
本诗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诗人在捕捉瞬间场景时,没有使用直接描写,而是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zheng、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如何记忆?
诗名:稚子弄冰。
幼稚的小孩子玩弄冰块。
作者:杨万里。
诗词:
第一句:稚子金盆脱晓冰。
早晨,幼稚的孩子,取出铜盆里的冰块。
《稚子弄冰》,第一句就写稚子。我们之前学的《小儿垂钓》中,“蓬头稚子学垂纶”。
金盆:一般人家都是铜盆。
脱晓冰:脱落,拂晓,冰块。
第二句:彩丝穿取当银钲。
用彩色丝线穿取其中,当作银色的钲。
取字无实意,相当于“着”,比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收取关山五十州”、“劝君惜取少年时”。
钲(zhēng):一种像锣的金属打击乐器。冰块晶莹剔透,在盆里冻成了又圆又扁的形状,就像银钲一样。
金盆、银钲,彩色丝线穿在上面,分外好看。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
敲出的声音,就像玉磬一样,声响穿过树林。
磬(qìng):一种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玻璃一样满地破碎之声。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前两句写样貌,金盆晓冰,彩丝银钲;后两句写声响,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的景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冰”字飞花令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夜来城外一尺雪,小驾炭车碾冰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371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