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

文/可沫

“你怎么把我屏蔽了?”
“我没有屏蔽你,是我没有朋友圈。”
最近,这个段子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说出了无数人的现状。
不久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在演讲时公布了一组数据。
平均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有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有7.8亿的人打开了朋友圈,却只有1.2亿人发表朋友圈。
从数据可以看出,有大概9.7亿人不发朋友圈,而其中3.1亿人不用朋友圈,6.6亿人则是看而不发。

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

朋友圈空空如也,不再是个例,而是一种现象。
以前,朋友圈是日记本,小到吃饭、看电影,大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都会一一分享。
现在,朋友圈是名利场,小事发了矫情,大事发了被嘲,逐渐学会了沉默。
于是,有人设置了“仅三天可见”,有人停止了更新,还有人索性关闭了朋友圈,只留下一条横线。
是朋友圈变了吗?
不是,是我们变了,变得更成熟,变得更稳重了。
我们不再是孑然一身的少年,而是背负责任、深谙世事的成年人,学会了进退。

盼你好的人,其实并不多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评论区众说纷纭,高赞回答是:“不是不想发,而是不敢发。”
黄晓明曾在一次采访中谈起过对朋友圈的态度。
最开始,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但随着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就逐渐变了味。
有一次,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转眼就被别人截屏发布到了网上。

网友会曲解他的意思,让他很尴尬。
自此之后,他对朋友圈的态度就变得很谨慎,不再随便发表动态。
生活中,无数人对朋友圈的热情,都是被“朋友”的冷水浇灭的。
想说的不敢说,能说的不想说,在进退两难间,不说成了最优选项。
看过知乎网友悦悦的一段经历。
悦悦以前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件值得记录的事,一直坚持了多年。
虽然偶尔会收到一些冷言酸语,但她也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她得知自己晋升为部门小组长,抑制不住喜悦便分享到了朋友圈。
本以为会收到很多点赞祝福,没想到现实却给了她一记耳光。
不仅点赞的人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两条留言说:
“天天秀什么秀,当个小组长了不起。”
“真是没见识,不知道的还以为当了CEO呢!”
那一刻她才明白,朋友圈里的朋友只是看客,真心盼你好的人并不多。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现实很残酷,没有人能真正与你感同身受,甚至有人都不愿给予理解。
发了,不一定会被认同;不发,也没有人会在乎。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对他人的悲欢无暇顾及太多。

今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我们最深的思念。

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前几天,给朋友龙宇打电话得知他妻子住院了。
匆忙赶到医院,见到龙宇时差点没认出来,几个月未见他已满面沧桑、风采不再。
原来,他经营的餐厅倒闭了,为了结清员工工资和租金水电花光了所有积蓄。
本准备找份工作重新起航,生活却又给了他当头一棒。
妻子体检时查出了子宫肿瘤,需要入院治疗。
为了赚取医疗费,他白天开滴滴,晚上跑代驾,期间还要抽空到医院照顾妻子。
有几次累到虚脱,只能独自坐在马路边抽烟,任泪水打湿了眼眶。
烟灭以后,一切如旧,他又不得不撑起微笑迎接下一个乘客。
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他无奈地说,好几次扛不住准备发个朋友圈诉诉苦,但思前想后编辑了半天,还是删除了,选择沉默。
“发了也只是让人看笑话。”
我沉默了一会,现实确实如此,观众比关心更多。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都不容易。”
龙宇的心思不难理解。
每个人都是泥菩萨过河,谁又能搀扶谁呢?

选择沉默,是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温柔,是不让别人看笑话的理智,更是留给自己最后的体面。
黑塞说:“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停止了张扬,只能独自舔舐伤口,悄然跨过万丈迷津。
无关紧要的人,说了也无用,关系亲密的人,更不想让其担忧。
正如何炅所说:“人一旦悟透了就变得很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与人逢场作戏的兴趣。”
经历过生活的洗礼,看尽人生百态之后,沉默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你的悲欢,在别人心里激不起涟漪,最多只换来一丝怜悯。
与其自讨没趣,不如缄口不言,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朋友圈之外,才是真生活
在哲学上,有一个词叫“向来我属”,指的是人永远是自己一个人活着的,跟其他人无关。
人生在世,生活是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知深浅。
悄然无声去成长,不动声色过日子,是一种智慧。
撒贝宁就是这样,屏幕中他活泼而风趣,现实中却连朋友圈都没有。
综艺《你好生活》中有一期,嘉宾金婧提出玩一个游戏,让他为了小尼发一条朋友圈,证明他们的友谊。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撒贝宁却格外为难。
他严肃地说:“不要挑战我的原则。”
原来,他从不发朋友圈,也没有朋友圈,与妻子结婚、双胞胎孩子出生这些事,他也从来没晒过。
不仅没有朋友圈,就连他的微博,也停滞在2013年。
朋友圈一片空白的他,生活却过得格外滚烫。
前几日,有网友在三亚偶遇撒贝宁一家正在度假。
他们陪伴孩子在游乐场玩耍,孩子开心地玩着摇摇马,他站在旁边细心照看。
不一会儿,他还兴致勃勃地而妻儿拍打起了非洲鼓,好不自在惬意。

陪伴家人之余,他还喜欢静下来看本书,或者回母校打几场打篮球,日子过得格外充实。
把有限的精力、时间,留给值得的人,去做想做的事,清醒而通透。
不拘泥于朋友圈的虚无,方可邂逅生活的辽阔。
朋友圈里,是镜花水月,一片幻境;朋友圈之外,才是真生活,值得倾心。
村上春树曾说: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人生滋味万千,其中冷暖自知。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人,表面平静如水,内心波澜壮阔。
在现实的海域中,扑腾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便是最好。

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
蔡康永说:“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不发朋友圈的人,不是无事可发,而是心早已在更重要的地方。
对他们而言,没有动态的日子,更值得翩翩起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静默时光,在他人看来是孤独,在自己看来却是纯粹。
想起小说《摆渡人》里的一个问题: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初看不懂如何作答,历过世俗纷繁后,才恍然醒悟:
自己的灵魂,终须自己摆渡。

来源:读者

链接:https://www.yyinn.net/20521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美文赏析的头像美文赏析驻站作者
上一篇 2023-09-01 下午4:20
下一篇 2023-09-04 下午8:00

相关推荐

  • 知青下乡害了一代人

    我妈跟我说她经历的史无前例。 刚开始的时候她因为我姥姥姥爷工作太忙了,于是被送回北京,让我太姥姥带着。她跟表哥们溜达到前门附近,就看见一堆红袖标堵着路口拦人,都拿着剪刀和小榔头,看见裤腿过宽或者过窄的,上去就给剪了,烫头的也直接剪掉。高跟鞋必须用榔头把鞋跟敲掉。她跟表哥们都是小p孩,看着特乐呵,一点也意识不到马上要倒大霉了。 没过几天街道上就传,说要抄家了。…

    2019-09-01
  • 张欣:一一风荷举

    作者:张欣 汉阳江口、马鞍山上,那袅袅琴音从春秋战国时代传来,绕梁的余音中传递着知音遗韵。我的家乡蔡甸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为人称颂。北有汉水逶迤西来,南有长江浩瀚东去,东荆河横贯全境,以及索子河、后官湖、知音湖和众多明镜般的湖泊星罗棋布。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莲花湖中的荷。 小时候,我在蔡甸二小上学,每天中午吃过饭都要和小伙伴去学校…

    2022-10-14
  • 一个自律的人,往往有这6种好习惯!

    1 保持积极的心态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当遇到生活中的挑战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面对。 真正优秀的人,面对问题时从不逃避,他们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暂时的困难,冷静地处理眼前的问题。 乐观积极地面对挑战,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你就会越来越优秀。 2 坚持运动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我们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去创新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否…

    2022-11-29
  • 对伴侣越来越不主动的男人,都是什么心理?

    对伴侣越来越不主动的男人,都是什么心理? 最直接的心理,他在自己留“后路” 有这种心理的男人,往往是不坦诚,而他心里对感情也有所保留,想着去“占便宜”。他们行为的背后有几类“小心思”: 1、觉得能忽悠另一半 在我做过的一个案例,男人从不正面自己在外面暧昧聊天的问题,每次都找各种理由,例如这个是同事,另一个是老同学,之所以说那些话。男人以为表面上的理由伴侣能相…

    2023-08-28
  • 关于三毛的故事(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

    1《梦里花落知多少》 还记得初读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是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 那时候只是内心无限向往 因为不懂爱情 不懂人们心中对爱情的渴望 他们多么的希望 细水常流 天长地久 只是而今再读 却每每总是泪水盈眶 这样的爱情只是让世人为它落泪心酸 荷西永远的离开了三毛 离开了这个他最爱的人 只是现在三毛也早已经离开了我们 永远的离开了 还记得三毛在荷西的坟…

    2023-01-0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