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诉苦,我想也莫过于祥林嫂。
清明放假期间,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书中描写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祥林嫂,在当时那个封建愚昧的时代,极其凄苦而又不幸的一生。作者并未以祥林嫂的身份来自述她的故事,而是以第三人称“我”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客观冷静地叙述她的一生。
祥林嫂,她是个可怜的人。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后被婆家卖到山里,嫁给了第二个丈夫,生了儿子阿毛。但好景不长,丈夫病死,阿毛又被狼衔走了。她一遍遍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悲惨故事,直到惨死。
有的人,喜欢把在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讲给别人听,比如自己的遭遇、愤怒、无助、孤独等。逢人便说,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苦,希望人们都理解他,同情他,给予他帮助。
可是,告诉别人,苦难就能消失吗?生活就能变好吗?并不能。起初,人们会同情,时间长了,会厌倦。轻易向别人诉苦,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听到后很高兴。
有这时间诉苦,还不如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了,你的心情自然就变好了,痛苦自然就消失了,那还会有到处去倾诉的必要吗?
有人喜欢诉苦,只是为了寻求安慰。其实,安慰是世界上最廉价的东西,对出现的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别人不是你,又怎么懂你的感受。能说出来的苦,都不是真正的苦。不能说出来的苦,更是需要自己慢慢消化。
就算别人真的觉得你特别不容易,特别辛苦,又有什么意义?该面对的还得自己去面对,别人不会替你分担一丝一毫。你的诉说,只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的软弱和无能。说得越多,那些本来就很稀缺的同情可能就会转变成旁观心理。
有句名言:轻易不要向别人诉苦,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你诉苦,更没有人同情你。诉苦,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它不会让你的苦难消失,更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好。
突然想起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我一向对“向人诉苦”不抱任何期待,无论是向父母诉说,还是向警察或政府诉说,最终还是会被那些深谙处世之道的人打败,任由他们花言巧语,喋喋不休。
他们要么很忙无暇顾及你,要么认为这是懦弱要克服,要么认为人生必须成功,必须坚持等等,他们根本就听不到或者不想听你的痛楚,他们只是想用既定的所谓的社会化的价值观来“鼓励”你,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你鼓起勇气向他们诉说的时候,也许你正深处痛苦的深渊,也许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正不停地徘徊着想不开、自杀的念头。
其实,也许你并不是需要什么解决的办法或方案,你只是想痛痛快快地倾诉一番,或者毫无顾忌地哭一场,但他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这像极了某个理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双方各自单向度的输出,并不在意对方说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在乎的只是自己想要说什么,说了什么。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根深蒂固地在潜意识里无形地影响着我们,人们很少能跳出二维平面,以第三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不要轻易向别人诉苦,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痛苦上,而是要把它放在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上。
链接:https://www.yyinn.net/2275.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