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该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故事记载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一

父亲

作者:瞬生

父亲,到底是什么?我无数次这般询问自己。

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他的无数译作深受读者喜爱。父亲是辛勤钻研的学者?他用一颗赤子之心追寻真知。父亲是呕心沥血的教育家?他用心血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

但我知道,这些是属于所有人心中的傅雷,从来都不是我心中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摞摞书信下的字字句句。张张信笺纸上工整的字迹,是父亲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我又何尝不懂父亲为我的付出?他总期望着我能成为一个无愧于心的中国人,成为为国争光的骄傲,成为真正懂得钢琴的音乐家,成为有内涵的艺术家。父亲总是教导我“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又何尝不懂他的苦心?父亲的教导与一封封书信一起,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远离家乡的漫漫长夜。

我的父亲是眼前的一面明镜。镜面上映射着我自己的模样,时刻让我认清自己。每一次演出结束之后,我将人们的评价抛之脑后,无论是对成功的赞赏还是对细节的苛刻言语。此时,唯有父亲一封迟到的信对我作出最中肯的评价。父亲的信如他本人一样直来直往,一语道破纠缠着我的问题,我不得不承认父亲有多么了解我。不仅是演奏和学术上的帮助,父亲还无比操心我的日常生活,提醒我每一件生活小事,让我不至于一心学习,无法顾及生活。

我的父亲是我又一双明亮的眼。帮助在迷雾中迷茫的我看清前路,认清方向。离开家人的日子里,我只能孤身一人行走在孤独的艺术、音乐、钢琴之路上,常常觉得眼前一片雾茫茫,渴望光明能照亮眼前。这时父亲就成了我的另一双眼,带我探寻前路。无论是学术的瓶颈还是人际交往的困扰,他都带我一一闯过,同时用朋友般的语气教导我。哪怕我心中仍有不愿听从他的傲气,也还是要感谢父亲让我前行之时不再孤独。

父亲就是父亲,褪去华丽的称号,留下的是最为朴素简单的爱与关心,和他一颗坚守至今的赤子之心。他留下张张信纸后,起身离开,去创造一个属于他的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二

见字如面

作者:瞬生

父亲如山,母亲如水。虽然纸短情长,但却奔赴千里,终于见字如见面。很多年前就读过傅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书店里也见过各种版本的傅雷家书,也曾耳闻傅雷家书入选教科书,与曾国藩家书地位相当等,但军规愚见,一直不看好书信体的“作品”,以为这种作品未免难成系统,又不免陈词滥调,絮叨琐碎。然而,最近一个多月,军规利用午休前晚饭后的时间,在公司陆续读完这本传世家书,不时或掩卷深思,或喟然长叹。其中鲜活之形象,谦虚之人格,无私之父爱,细腻之笔触,深刻之见解,让此书不负其盛名,为人父者当读之,为人子者更当读之。

家书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读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军规只说本书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遗书,傅雷在遗书中详细列出家中重要资产归属,委托妻弟代为处理,如补缴房租,遣散保姆费,甚至他们夫妻的火葬费!在遗书中,傅雷违心地称儿子傅聪为“人民的叛徒”,与整本家书中其它部分,傅雷与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聪为其骄傲,又鼓励他在艺术上继续进行,知感恩,培养高尚的人格等——态度迥异!由此可见,遗书中这最后几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极端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的无可奈何之语,正如评论家所说,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绝望之死,而是有尊严的死。傅雷的家书,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坚强、正义和值得尊敬的父辈与子辈们。

家书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读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军规只说本书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遗书,傅雷在遗书中详细列出家中重要资产归属,委托妻弟代为处理,如补缴房租,遣散保姆费,甚至他们夫妻的火葬费!在遗书中,傅雷违心地称儿子傅聪为“人民的叛徒”,与整本家书中其它部分,傅雷与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聪为其骄傲,又鼓励他在艺术上继续进行,知感恩,培养高尚的人格等——态度迥异!由此可见,遗书中这最后几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极端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的无可奈何之语,正如评论家所说,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绝望之死,而是有尊严的死。傅雷的家书,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坚强、正义和值得尊敬的父辈与子辈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三

阅读的酒酿

作者:Junnne

窗外雨落,我在屋内捧书而读,心情平静,没有芜杂。《傅雷家书》中的一封封家书在我眼前铺陈开来,也流淌在我的心田,也使我对阅读这件重要的小事有了全新的思忖。阅读的酒酿,需要不断酿造,味道才更为醇厚。

听过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这样的说法,说读书人拥有现实世界以外的另一个世界。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是忙碌的,常常在不经意间就错过阅读中的世界。《傅雷家书》中提到李白,提到《人间词话》,提到毛诗,提到《约翰.克里斯多夫》……傅雷不仅自己阅读,也督促傅聪阅读,还希望弥拉阅读。《傅雷家书》是醇厚的,它散发着酒酿的香。

阅读的酒酿使人在光芒万丈之处,心态平和而淡然,不仅使自己,也使他人。傅聪的成就是辉煌的,傅雷一直教导傅聪做谦恭的人。傅雷用儒家门徒告诫傅聪,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他也用“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老话,让未经历“岁寒”考验的傅聪,提高警惕。傅聪在音乐上的成绩斐然,从未骄傲自满,不仅因为自身的底蕴,也离不开父亲的教诲。

阅读的酒酿使人生睿智。傅雷称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是人生中的一把金钥匙。王国维有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傅雷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为了儿媳弥拉在人生艺术上有所提高,傅雷推荐弥拉阅读莫罗阿和巴尔扎克的书籍。

我想,傅雷成为教子有方的父亲,傅聪成为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弥拉成为贤惠明理的妻子,都离不开阅读的酒酿。愿往后的日子里,我生命中阅读的酒酿也能不断醇厚,不断飘散……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四

以情为笔,以感为纸

作者:匿名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家书,是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担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对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乱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书》中读到这一点。

身为父亲的训诫,“人生的苦难,hm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aou而已……”人生,一个抽象的名词,从之前“高兴,你又过一关”明显看出,这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戏中人影散乱。这个父亲的心便随着儿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时他又给我了下文。

“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便可冷静。”

看似是父亲的开导,但其中还隐隐含着什么。让我们还原场景,略显疲倦的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孩子,你尽早了解爱中心酸,便会学着接受一些。流过的泪虽苦涩,却可以在泪中微笑着向她说,愿今生今世两不相见!

不知那个父亲是否身为过来人,可话中安慰的感觉却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亲,而是身边挚友,向初尝禁果的少年劝诫。这是身为父亲的严厉,冷硬却夹杂着担心与思念。

身后父亲的心愿,“总之,你无论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动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写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触万端,非笔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

多次强调,望君自重自爱。为父已无太多话对你说,滔滔江河提笔之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我写这封信的心情非笔墨能形容,除此之外,还有吗?跳过人物带入,我们看到了不再年轻的父亲提起笔为远在他国的儿子写信,只留。珍重!

儿子啊,你可知这一字一画都刻在了你体衰的父亲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吗?我想父亲一定会说: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强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这是身为父亲的软言细语,真挚还包容着祝福、祈盼。

若是整张家书,全都是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严谨;不气馁,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的话未免有些冷淡。这是家书,面对学有所成的儿子,除了感到自豪,不应该还有一点寂寞吗?毕竟……那是从小养大的儿子啊!《傅雷家书》还成功在那一丝人情味儿。不说全部,大致上寄给傅聪信的日期后,都会有一两句描述家人近况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句。

“前几日我连续着发烧,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转。”“你娘很想念你,何时你能寄一封信过来呢?”

后记:看到书的前言,方知傅聪是在葬礼上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经地容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移到黄昏迟暮。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遍遍温习泛黄的纸信,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看到昔日人。

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有时几个月也不会一封,可我却不曾在意。

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上的亲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五

两地书,父子情

作者:柳钥

随着八十年代的初版面世,《傅雷家书》已经成为流行的经典,不光是在当时,至今,这本书都成为必读的名著,而且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发挥了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通俗易懂,总共摘编了傅雷先生与两个儿子从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

傅雷先生从事翻译工作,他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种历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除了这个职业,他还是著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而且,更高贵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所具有的性格和品质: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初受到迫害,遭到各种形式的凌辱,傅雷先生都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而且,正是傅雷先生的这些高尚品质,使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出人头地,不仅多才多艺,还具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治学严谨、诚信笃行的高尚品格。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贵。就比如他对于“八股文”的观点: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傅雷先生不仅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对人格的写照再次毫无遮掩的流露出来。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傅雷先生的警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爱的不同于常于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

一本《傅雷家书》,表现的并不只是傅雷先生对他两个儿子的教诲,还在于反映广大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成绩不是第一位,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像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会发现原来世界上到处都留下了爱的足迹。

总相信傅雷先生的“家富富不过三代”,常学习傅雷先生爱国爱民、诚信笃行的高尚品质,永希望傅雷先生的一席话能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向傅雷先生致敬!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是一位治学严谨、重视教育的父亲。《傅雷家书》以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傅雷和其妻子对两个儿子的教导以及对其生活上的关心。

施蛰存也这样评价他:“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他与儿子傅聪建立起良好的父子关系 ,两个人能同朋友一般的进行交谈。当儿子在学术和艺术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缺点时,傅雷都进行细心的指导和修正。这使傅聪向正确的方向更加的奋发图强。

凡有大作为的人,必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或一个与众不同的年华。傅雷与儿子傅聪13年的通信。就每封信都记录编号且字迹干净、大小得体这一点而言就表现了傅雷作为父亲自身严于律已的精神。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或装做不知道,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也是对自己提要求。有时父母都做不到,怎么会得到孩子从口到心的信服呢?最简单的例子:父母教育我们不能玩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自己却刷朋友圈刷到凌晨一二点。

傅雷与傅聪可以同朋友一般的交流,这是十分难得的。有时父母也很苦恼与孩子无话可谈,完全是个陌生人。父母就不会犯错吗?有时候父亲或母亲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孩子,这样是不能同孩子很好交流的。父母应勇于承担错误,才算建立起真正的交流。

人不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套子里,应该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同时更多是清新世界是何等不易,教会孩子们过滤式的生活。

管教,包括两个方面:理解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华。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六

读《傅雷家书》有感

作者:佚名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七

理解和教育,缺一不可

作者:佚名

傅雷是一位治学严谨、重视教育的父亲。《傅雷家书》以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傅雷和其妻子对两个儿子的教导以及对其生活上的关心。

施蛰存也这样评价他:“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他与儿子傅聪建立起良好的父子关系 ,两个人能同朋友一般的进行交谈。当儿子在学术和艺术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缺点时,傅雷都进行细心的指导和修正。这使傅聪向正确的方向更加的奋发图强。

凡有大作为的人,必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或一个与众不同的年华。傅雷与儿子傅聪13年的通信。就每封信都记录编号且字迹干净、大小得体这一点而言就表现了傅雷作为父亲自身严于律已的精神。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或装做不知道,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也是对自己提要求。有时父母都做不到,怎么会得到孩子从口到心的信服呢?最简单的例子:父母教育我们不能玩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自己却刷朋友圈刷到凌晨一二点。

傅雷与傅聪可以同朋友一般的交流,这是十分难得的。有时父母也很苦恼与孩子无话可谈,完全是个陌生人。父母就不会犯错吗?有时候父亲或母亲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孩子,这样是不能同孩子很好交流的。父母应勇于承担错误,才算建立起真正的交流。

人不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套子里,应该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同时更多是清新世界是何等不易,教会孩子们过滤式的生活。

管教,包括两个方面:理解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华。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八

《傅雷家书》读后感

作者:三生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八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作者:蔡伦

无意间再读《傅雷家书》,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年少无知,一本曾不屑一顾而错过的好书。

初次接触傅雷先生的信是一本杂志上的节选,不是关于家庭细碎,而是谈论着艺术的种种。读罢,了然无味,倘若是我该把《傅雷家书》束之高阁吧。不禁认为别人是在附庸风雅。

再见到它便是不久前了,在图书馆遇到后翻看几页引起了我的兴趣。乍一看,挺厚的一本书,抱着能读多少是多少的心态我把它给借走了。现在的感觉是:十年间,父子二人丢失的那么多书信,究竟还会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情真意切。

对于傅聪而言,傅雷先生亦父、亦师、亦友。相隔千万里,傅雷以不同身份谈论着关于彼此的事情。作为父亲,收到傅聪信时,他欣喜、宽慰;无信时,心生失望无奈。傅雷先生似乎从来不会为向儿子表示自己父爱的脆弱而感到羞耻,请求傅聪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多多来信。作为学者,他对傅聪叮嘱道“多多介绍国外风土人情,莫要让我落后于这个时代”,希望可以成为他艺术领域的一个对手,赤诚之心现于纸上。

傅雷先生谈论初恋,告诫傅聪“希望热情能永久持续简直是愚妄”;讨论人生,叹息到“不知珍惜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自己的这种愚蠢”;提及家教,先生坦诚“我过去的错误要是能使你避免同样的错误,我的罪过也可以减轻几分;你受过的痛苦不在不再施之于他人,你也不算白白吃苦”;想到年迈体衰,坦然说到“草木零落,有兔死狐悲之感,而你们年富力强,蓓蕾初放,私心艳羡,岂笔墨所能尽宣。”

人父,所能做的莫过于此吧。而当父母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他们希望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们的人生伴侣,渴望亲眼见证下一代的成长,然后变成爷爷、奶奶。傅雷先生亦如此,怀着感动为孙子想好了名字,却未能与之有哪怕一面之缘,不幸在文革的摧残中随着历史逝去了。

一份份家书写于病榻中、写于书桌上、写于火车上,为了能漂洋过海寄去相思。这些日常笔墨却无意打动了我们。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愿先生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文十

那封感动无数人的真挚家书

作者:王语松

那是一封封感动无数人的真挚家书。纸短情长,写不尽严父的谆谆教诲;见字如面,满载着诤友的真知灼见。仅从表达情感而言,这些书信无疑是感人至深,无与伦比的。

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而《致傅聪》是全书的主要部分,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在前面几封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对儿子的思念,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表达对儿子的悔恨与歉意。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作者自省的具体原因,但也可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当与责任,以及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理。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而他父亲是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两者的专长看似毫不相干,却丝毫不影响傅雷对其子极具专业性的指导。在信中,作者无时无刻不谈音乐,而这看似单调的话语中,又蕴藏了无限情感。他特别善于和他人交流,不仅是和自己的孩子。他对自己的亲友也是如此,先从专业谈起,再辅以自己的感想以及对对方的关怀。一篇文章的最后几句话往往蕴藏丰富的人生哲理,讲问题一针见血。对孩子们有人生启示,人情世故的讲述;对长者友人则充满了真挚与尊敬,谦恭与虚心。

傅雷和傅聪不仅是生活里的父子,更是音乐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识,严厉又不乏慈爱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他时刻叮嘱儿子,不要耽搁下学习,要多读书,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等,也借此表达对儿子的惦念。

“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形象,其实是他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除了含蓄的表达,作者也不失直抒胸臆,直截了当的写出对儿子的关切。而第二句我个人认为是全书最富哲理性的句子。作者给儿子以心灵的指导,照亮他前进的方向。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正是有这样的慈父才使傅聪不论日后遇到何种打击与磨难,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祖国,不受各方面的威逼利诱。

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远在万里之外,依旧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它像戏曲一般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完-

附:《傅雷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如今,再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本文来自作者:读书笔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yinn.net/2436.html

(386)
读书笔记的头像读书笔记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19-04-21 下午11:37
下一篇 2019-04-22 下午4:38

相关推荐

  • 人生低谷期怎么度过(7招教你度过人生低谷期)

    但凡提到人生低谷,大多是段祸不单行的晦涩日子。如果仅仅是在路上摔了一跤,恐怕你不会把那一刻称之人生低谷期,那么,人生低谷期怎么度过?下面7条小建议教你度过人生低谷期~ 1、找人聊一聊 低谷期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消极思维中,这时候找人聊聊有助于缓解自己的情绪,他人的建议还可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视角。 你可以找那些你喜欢的并让你感觉安全的朋友或者家人,在他们面前…

    2022-01-06
  • 成年人的圈子,干净真心才有意义

    (1) 不知道你会不会偶尔也觉得: 自己生命中出现了很多人,但绝大多数都不过是陌路人。 尤其是翻一翻微信好友列表,孤独感会成倍的增长。 有一些以前关系好的老朋友,因为太久不联系,彼此也慢慢生疏了; 有一些因为工作关系加进来的新朋友,只在列表里,却不在现实里。 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点赞却越来越少,懂你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自己也经常会有这…

    2022-10-20
  • 北岛《回答》我不相信原文赏析(全文该怎么理解)

    一九七三年,一个叫赵振开的建筑工人完成了一首叫《告诉你吧,世界》诗的初稿,它开篇这样写道: 卑鄙是卑鄙者的护心镜,高尚是高尚人的墓志铭。在这疯狂疯狂的世界里,——这就是圣经 几经修改,这首诗变成了后来人尽皆知的《回答》。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杂志第一期上。这个诗人还有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北岛。  诗人北岛 北岛《回答》原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

    2022-04-08
  • 可惜你走得太快,我懂得太慢

    09年末的时候,有一次回姥姥家。那时候姥姥家还是平房,入冬需要烧煤的,买了几吨准备堆在专门的煤棚里。姥姥一辈子节俭,煤车卸货是需要另外加钱的,姥姥怎么可能多花这份钱?于是一家老小动员起来,拿着小盆小筐小桶来卸货。 姥姥家人口多,并且大家都是嘻嘻哈哈的性格,平时开起玩笑来都是没大没小的,一起干活儿也不觉着累,反而像是组团郊游一般各种开心。我那天还穿着高跟鞋涂着…

    2020-12-09
  • 小白兔的故事大全,二十个经典童话

    故事一:一百个小面包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老板:“啊,真抱歉,没有那么多。”“这样啊……”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老板:“对不起,还是没有啊。”“这样啊……”小白兔又垂头丧气地走了。第三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老板高兴的…

    2017-11-0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