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这些国士在古代是要修庙来供奉!

共和国勋章候选人里有一位叫做顾方舟的先生,他用糖丸对抗小儿麻痹症,拯救了我们国家无数的孩子。为了证明疫苗有效,他自己喝下了疫苗,他的孩子成为了第一位服用糖丸的小儿。

用自己的身体来做试验的科学家有许多,顾方舟先生的前边,有一位叫做汤飞凡的先生。

故事是这样,19世纪末以来,沙眼就有细菌病原说和病毒病原说,始终未得定论,1928年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提出了“沙眼杄菌”的研究成果,轰动一时。当时研究微生物的汤飞凡用物理方法证明了病毒是有生命的,他质疑日本人的成果,便亲自用“沙眼杄菌”进行试验,发现根本不致病,写出论文批驳。但很快战事来临,汤先生暂时放下了沙眼的研究,带领团队生产出了我国首批临床级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那时还叫盘尼西林。

战争期间,汤先生研究出来的乙醚杀菌法为日后共和国扑灭天花做出巨大贡献。1949年底,我们已经能日产10万支天花疫苗,1961年共和国彻底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早了16年。

汤先生也没有忘记沙眼的研究,当时中国人中有一半患有沙眼,边远农村“十眼九沙”。1955年他的团队成功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但怎么才能证明这是能够对人致病的病毒呢?

就像20多年前那样,1957年除夕,汤先生把这株病毒接种到了自己的眼睛里,病毒引起沙眼症状与病变后,他坚持了40天不接受任何治疗,又从自己眼里分离出这株病毒,医学界将此称作“汤氏病毒”。从此,微生物分类增加了一个衣原体目,沙眼病毒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流行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沙眼治疗与预防终于迎来突破进展。

攻克沙眼以后,同一年,汤先生带领建立我国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重点转向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顾方舟也在同一年使用该技术分离出并定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而脊髓灰质炎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他以子试药所攻克的小儿麻痹症。

倘若在古代,这些国士在古代是要修庙来供奉!

链接:https://www.yyinn.net/2943.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2)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19-08-30 下午8:58
下一篇 2019-08-30 下午10:05

相关推荐

  • 胡兰成眼里的张爱玲,民国世界临水照花人

      上周到上海出差,当踏上浦东机场的地面,“我终于来到了张爱玲的上海。” 我想很多人认识上海,都会有些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情结,初来乍到就会想起上海夜晚的霓虹灯。可以说,上海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也成就了上海。 我从初中就一直喜欢她的文章。不论小说还是散文,故事一展开,人就会被吸扯进去,仿佛遭了道似的。 关于张爱玲的文章看过万千,深以为都比不上胡兰成的…

    2018-05-29
  • 网吧里认识的那位老哥

    大二放假,和朋友约网吧通宵,被爽约,游戏玩得百无聊赖,被旁边老哥的鼾声吵到。 老哥头发油得发腻,衣服袖口上沾了不少烟灰,看起来睡得很香甜。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老哥的头,我竟然有些渴,鬼神使差的,我让网管给我拿了两瓶水。 一瓶放我这,一瓶放在老哥那,水放好之后我就没管他,接着游戏,来都来了,还是要好好玩。 深夜,激战正酣,被老哥一声惊呼吓到。 兄弟,你这小鹿跳…

    2019-12-31
  • 在爷爷家,我只吃一碗饭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 每次在爷爷家玩,到饭点时,他们总会喊我吃饭,我要是说,不吃,回家吃……之类的话,他们总会生气。 而做饭基本都是奶奶在做,每次她要看到我端起碗,她才会去吃饭。 大冬天里,屋檐前悬挂的一排排冰柱还未消融,饭就做好了,每人去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饭围着火炉看电视,这样的日子感觉过了很久。 记得有一次,蒸的米饭,烩了一锅菜。 奶奶看我碗里吃的只剩米…

    2019-11-22
  • 七夕的故事由来(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为南北文化不同,所以叫法也存在差异,七夕最早发源于中国,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但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东汉时有流传:“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由…

    2018-08-16
  • 他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地质大学排名拉到了全球前80!

    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地质大学排名拉到了全球前80…… 他就是,邢立达。 看邢立达发了快200篇SCI,就搜下他的履历,更惊讶了,他本科学的并不是地质学,而是听家人劝读了金融学,大学毕业后,去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月刊》工作,一年后赴成都理工大学进修研究生,为获取更多恐龙新资料,2010年考进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从事恐龙学研究攻读硕士学位…

    2019-06-2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