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七月与安生》:感情,需要珍惜

写文章的时候,人们说要以小见大,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也能给人带来内心的震撼。七月与安生,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件平凡简单又不平淡的时光。

电影《七月与安生》
电影《七月与安生》

七月与安生的第一次相遇在13岁,两个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成为了彼此的影子,摩托车上的嬉笑,出租屋内的打闹,让这一份友情显得格外无邪。

青春的时光里,总是有那么一些憧憬。彼此双方都喜欢上了同一个男生,而这个男生却对双方含有情愫。

安生懂了,她选择离开,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是对好友的成全与祝福,

七月懂了,她看着离别,是为了自私的爱情,也是对好友的惭愧与愤怒。

安生还念着七月,漂泊的日子里的一张张明信片,是安生的牵挂。

家明出去了,安生回来了,七月和安生看起来还是那么要好,她们一起吃饭,一起玩水。

然而,间隙已经渐渐形成。

一次次的问候家明,或者是颈间的那一抹碧绿,使她们最终不欢而散。

静默的时光,让双方都后悔不已。

七月孤独的等待,坐在象牙塔,安生漂泊的人生,充满了悲剧。

又一次的遇见,却是无法调解的局面。

七月与安生的泪水,告别了曾经的美好。七月最终还是走上了安生曾经走过的路,而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七月,不再漂泊。

最后的最后,才发现最爱最懂自己的人竟是彼此,互相影响着对方不可分割。

七月在27岁走了,安生知道,她们本来就是一个人,

七月,依然活在自己的心里。她变成了七月,在另一个世界里给自己,

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细节亮点

1,安生对家明说:七月之所以说不想离开家,是因为想你回去看她。

后来七月对家明说“我之所以不来北京找你,是想你回去看我”

2,年轻的安生说“我想在27岁的时候死去”

七月大出血死亡后,安生说“你怎么也在27岁死了”

3,浴室七月脱衣服的时候安生想给她穿上

4,七月破碎的手机屏幕暗示结局

5,七月送别安生和家明的神态差别

6,开头明信片内容,对应后续旁白,安生说想回家,像是走到了尽头,间接体现了安生外刚里柔的性格。

那么安生不选择回来的理由也正是因为七月,当家明离开的时候,安生回来了。

7,七月对安生在浴室说“除了我没有人爱你”

后来在床上,七月对安生说“我恨你,我也只有你”

8,开头画面是安生在读小说,最后揭示是安生在写小说,形成反转

9,影子多次出现,七月与安生互相踩影子,登山时家明踩安生的影子,结尾时七月以安生影子的形式出现,体现七月与安生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10,儿时吃包子,七月自私表现和安生的关心

与男主一起吃包子,七月的伪装和虚伪

11,七月与安生在旅途中,家明打来电话却不敢当着安生的面接,她不想让安生再与他有所接触,七月是自私的,然而安生却懂了,找了借口离开

12,七月与安生在浴室吵架时安生痛苦的表情以及哭泣后的一个抚头

13,三种结局的轮番上演

1)小说结局,安生结婚,七月没有怀孕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2)家明听到的结局,安生单身抚养七月的孩子,七月过上自由的生活

3)真实结局,七月大出血去世,安生单身抚养七月的孩子

14,安生离开时,“如果你要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此刻的安生是多么希望七月说一声是

15,七月在离别时看到安生颈上的吊坠时,失望的感情代替了离别的痛苦

16,七月与安生互相问你真的爱他吗的时候,都没有正面回答

以上有许多点体现了七月的生活是安生让给她的,在最后的最后,七月选择突破传统观念的拘束,去感受安生曾经过过的生活,使情节再次转折并给予升华,两人之间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彼此。这是我看过的少数的比原书好的一部电影。除去了原著结局的反常理,带来了缓慢而深厚的感情流露,在平淡中发生波折,将观众牢牢吸引。两位影后一些小小的动作和神态使整个人物富有表现力,反射了人物本身的设定和复杂的情感,能够让观众被这种纠结的心情所牵引。无论是安生在说“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时的眼神,还是七月送别安生时的神态变化,都证明了两位影后的当之无愧。观众从中可以看出痛苦,绝望,后悔,无奈等各种情绪的交杂。

这绝对不是在讲三角恋互相撕的故事,反而是一种情感的歌颂。七月与安生之间的感情,比友谊更高,比爱情更强,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soulmate,就是灵魂伴侣。可以说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七月外柔内刚,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味伪装顺服,心里却向往着安生的自由生活,安生外刚内柔,在外漂泊看似坚强,却对七月表现着内心的柔弱,她想回家。家明,其实也是一个传统的人,在父母的眼下工作,结婚,生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七月与安生之间犹豫。他不完全是渣,是懦弱,害怕改变,他最终也没像七月一样走出传统的人生。

链接:https://www.yyinn.net/319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0)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19-10-16 下午1:48
下一篇 2019-10-17 下午8:29

相关推荐

  • 30岁以后,运气就会好起来吗?

    20多岁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句话,“像我们这种相貌普通、工作普通,什么都普通的女孩,到了30岁,运气就会好起来的。” 那时候我在一家还挺大的公司工作,薪水却低得要死,整天愁眉苦脸。看到这句话之后,一方面想着“切,这都什么狗屁话”,一方面又奇妙地有了点安慰。 谁知道呢,可能真的会好一点吧。 我带着这种信念,一边焦虑一边期待地活到30岁,结果更惨了。当时的公司突然…

    2020-11-12
  • 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没有生活,只有生存

    有些人,光是为了生存,就已经花光了他们全部的力气。为了生存,只能忍受生活的磨难,无处诉苦,无法挣脱。

    2021-03-21
  • 不忘初心,真的是个很好的词

    音乐总能唤醒点什么……. 都快忘了,我曾经是喜欢把陈奕迅的《倾城》循环一百遍的人,是一个喜欢臭美,喜欢为了一丁点小事流泪的人。 现在,我好像哭不出来了,没有悲伤的情绪,没有浪漫的情怀,耳边有的只是婴儿咿呀学语和哭声。 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很少晒娃,我知道,除了母亲的身份之外,更多的是我自己。我仍然是我,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而失去自我。…

    2017-12-18
  • 名人爱国故事有哪些(10个经典爱国故事概括)

    以下的十位爱国人士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中的沧海一粟,但是他们却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相同的爱国热情,今天是祖国母亲建国68周年的日子,我们一起回顾他们的爱国故事,领略中华民族历尽沧桑的历史,也感受前赴后继的爱国人士们以身作则留下的宝贵财富,借此激励我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弘扬、学习和延续这种爱国精神! 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

    2022-10-24
  • 儿童也会患抑郁症,慢性压力为成长埋下隐患!

    ​​在中国,成人抑郁症经过近些年的普及,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但未成年人特别是年龄较小儿童可能受精神情绪问题的困扰,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断、治疗和心理干预,对于许多成人来说都还是盲区。 1、易受伤的孩子 2015年,正在读初三的兜兜第一次到某医院精神科就诊。这些年来,疾病和药物的作用让她的许多记忆都变得淡漠。兜兜只记得医生的两句话。一句是“你怎么现在才来?”;另一…

    2020-10-1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