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鼓起勇气进入星巴克,在那之前我对这个高档饮料的认知还存在于著名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我像一个刚进城的土鳖,惊叹那儿的人居然是横着排队的,惊叹那里的人每个人都坐得笔直戴着耳机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的笔记本,惊叹服务员叫号时用好听的声音喊着“X先生您的饮料好了”,服务态度真对得起30块钱。
于是我举着这杯高档饮料拍了一张意境唯美的照片,还用了3个P图软件来修图,发了一条朋友圈。
本意就是记录一下我生活中的珍稀时刻,因为对那时的我来说,30块的饮料是真贵,确实值得我发一条朋友圈。
后来,微博上突然冒出这样一条调侃的段子。去星巴克不拍照,那就是白喝了。讽刺的就是去星巴克点一杯饮料拍九张自拍的土鳖。对啊,不就是几十块一杯饮料,至于拍照上传朋友圈么,这炫富的方式会不会有点LOW?
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默默地翻出了那条尘封的朋友圈,删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朋友圈被健身的人刷屏,有的PO一张运动完大汗淋漓的自拍,有的PO今天跑的里程,有的PO人鱼线马甲线。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朋友圈都会献上我的膝盖和真诚的一个赞。
多么正能量和励志啊,于是我也办了一张卡,买了一身装备,加入了健身大军。偶尔也会发几条关于健身的朋友圈,有的是立个FLAG监督自己,例如今天一定要跑完几公里。也有是坚持不下去了,抱怨一下健身的辛苦,朋友几枚真诚的点赞或是鼓励都让我充满勇气。
再后来,又有讽刺健身的段子。办完健身卡,发完朋友圈,卡里的钱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健身就健身,好好说话咱能不发自拍么?
我依旧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默默翻出那些健身的朋友圈,删掉。
再后来,有人吐槽看演唱会发小视频的人很LOW,发剪刀手自拍的人很LOW,秀恩爱的人很LOW,出去吃饭PO美食的人很LOW……我总算明白了,在那群人眼里,就没有什么是不LOW的,只要有一颗充满戾气的心,没有什么是编不出段子来吐槽的。
更可笑的是,越来越多人被这些所谓段子所影响,发的朋友圈越来越畏首畏尾,我一个室友有一天化了一个很美的妆,自拍了好久。终于挑到一张满意的自拍,发了朋友圈,我刷到以后点了个赞。过了两分钟再看,已经被删了。我很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苦笑着说,发自拍太LOW了。
这时候,大家的朋友圈,好像都不是用来记录日常的工具了。我居然有点怀念那时候的QQ空间,我每天转那些脑残的说说也没人抨击,发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也可以理直气壮。虽然那时的说说所记录的,在别人眼里都是不痛不痒的琐事,可若干年后再看,那可是我独一无二的非主流青春啊。虽然二逼,但是真实。
现在朋友圈似乎成为论定一个人逼格高低的工具。我们的朋友圈对别人展示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的,搭着虚空架子的我们的人生。我们耻于跟别人分享琐事,不去三上吃料理都不好意思发美食,旅游不出国都不值得发朋友圈。
似乎这样,你的逼格会有质的飞跃,你就可以跟那些所谓的LOW逼彻底区分开。
可能看到你朋友圈的是谁,大多数都是对你有一定了解的亲人、朋友、同学,他们会因为你偶尔PO的两三只口红就会跪舔喊你白富美?并不会啊,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只会跟身边的人说,这二货这个月又要吃土了。
除了在乎别人的眼光,你删朋友圈还有一个原因,是耻于面对过去有点LOW的自己。现在我是可以坦然消费一杯星巴克,但这不代表过去那个喝咖啡也要发朋友圈的我需要被否定。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承认过去的自己蠢或者土,并不可耻。一心想跟过去那个有点LOW的自己划清界限的,才虚荣得有点儿可耻。
所以发自己的自拍,让别人去膈应吧。就算看到的人会翻白眼说这丑逼也好意思发自拍,那又怎样,老娘就觉得此刻的我美翻了,不发一张自拍记录一下以后老了多后悔啊。什么?看着很烦,朋友圈还有个功能叫屏蔽。
当然感同身受一下,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自拍指手画脚,同样也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秀个孩子,好看点个赞不好看划过就是了,以后你也可能抱着你皱巴巴的亲儿子恨不得一天来九张;出去玩刷个屏,也不是炫富吧?也许人家存了一年的钱终于可以去国外自由行了,回个“好羡慕啊风景真美”,也不是很难,对吧?
我一直觉得朋友圈点赞是最最廉价的社交工具了,点个赞又不花钱也不费事,还能满足朋友的期待,这么便宜的事儿为啥不做。
最后,吐槽朋友圈并不能为你自己带来丝毫的提升,怎么骂十句LOW逼你逼格就能翻翻了?并不能啊。所以真诚地建议,希望做个柔和少点戾气的人,不指手画脚别人的人生,是最好的美德。
客栈笔记:墨菲定律有一条是这样的: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做人不必太敏感,敏感总会让人受伤。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让你思索半天,但其实内容很普通。你偏偏要让自己陷进去,然后给它添加很多个人感情色彩。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把你自己搞得很累。就像上述情景中,你在删的过程里也会慢慢成长看清楚自己……现在或许已经懒得再刻意删了……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