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工厂打工?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工厂打工?

讲一个我听说的故事故事不长,有点恐怖。

很多人应该都不知道有些工厂为什么不让女生留长发,我想,我知道。

我老家有一家工厂,有一个女生,19岁,在那家工厂打工,留了长发,被机器缠着头发拉了进去搅成了碎肉。

而且,她不是唯一一个。

我在老家生活的记忆里面,这样的女生,大概有六个。

我邻居家姐姐也曾经在那家工厂打工,我问过,一个月工资,三千多块钱。

工作是轮换制,十二个小时一班,稍微做不好就会被扣几百块钱。

我想,肯德基服务员应该不是十二小时一班动不动就扣几百块钱的工作吧。

现在的年轻人,需要工作,同样也需要尊严和社会认同感。

你20岁,去相亲。

遇到一个姑娘,你告诉她,你在工厂打工和在咖啡厅工作,一样吗?

即使在咖啡厅打工还没有在工厂打工赚得多,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偏向于在咖啡厅打工。

虽然很现实,但是很多人就是瞧不起在工厂打工的同龄人,即使挣的比他们还要少,你问我他们这种优越感来自哪里,我也不知道。

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老家老人们常说的,卖布的瞧不起剪头发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卖布的,赚得再少,好歹也算一个做生意的。

不对两种职业讨论,我只是举个例子。

还有,我们和上一代人已经不同了,他们为了生活,去干活,去工厂打工,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他们工作,已经不是为了生活了。

高考结束去肯德基打工的学生,是真的缺这几千块钱交不起学费凑不足生活费吗?

不是,他们大部分人只是在体验生活,最多是想自己攒钱买东西。

有些人就算不读大学,也不需要工作呀。

我之前在故宫认识一个小哥,在哪里工作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一个月就几千块钱。

但我就很好奇,一个月几千的人,怎么周末到处旅游住酒店,后来我和他询问租房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有一套月收租两万的房。

这样的年轻人,很少吗?

躺在床上数钱不香吗?随随便便找个轻松又有假期可以周末旅游的工作他不香吗?

非要去工厂十二小时轮换工作制累死累活?

很多人不知道,有一些人找工作,不是为了工作,是因为无聊。

我认识一个女生(如果不是我真的认识这个女生,说出来我自己都不信)她爸妈是985教授,她没有考上大学,准确说是没有考上一本,然后她就没有上大学,现在在当肯德基打工,她爸妈是缺她这一个月打工的钱吗?肯定不是啊,一线两套房的人缺这钱吗?那为什么让她去打工,是不想让她闲着整天无所事事啊,那为什么不让她去工厂呢,是因为想让她闲着不代表想让她吃苦啊。

还有一些家境没有那么富裕的人,也不去工厂打工,不是不愿意吃苦,是不愿意吃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苦。

很多人讲吃苦教育,那我想问,是从小钢琴书法长大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概率高,还是从小白菜地韭菜棚长大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概率高。

我有很多初中同学就愿意为家里干活,就是不喜欢学习。

现在呢,他们有些去洗车,有些去开挖掘机,还有一些人去了城市打工。

要吃苦,就吃有价值的苦。

肯定会有人说,上工厂和搬砖的苦怎么能算没有价值的苦呢,我知道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可是对于个人呢?

你在工厂,做了两年衣服,然后呢,就变成稀缺的技术型老工人然后工资蹭蹭蹭往上飞了吗?

如果你找一个年轻人问,大概率是不愿意到工厂打工的。

为什么呀,因为他们有知识有文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啊,再不济可以为了生活稍微低点头。

那个据传没有拿到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占百分九十以上的数据,我也不知道真的假的,但我觉得,这个指的是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吧,是五十岁叔叔当中本科生多还是二十岁年轻人当中本科生多?

这些年轻人放弃性价比更高的工作去厂里打工?

就算是没有学历没有好家境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也需要认同感啊,这是十二小时工作制没日没夜闷在厂房里能给的?

当然啦,还有一部分人,比如我老家的一个男生,不上学,不去城里打工,也不上厂,天天躲房间里面打游戏,纯粹是不想吃苦,另当别论。

客栈笔记:想起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写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2)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3-01 下午3:28
下一篇 2020-03-03 下午2:26

相关推荐

  •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

    前两天冬至,没吃饺子,也没吃汤圆。很久没回家了,有时候觉得小时候挺好的,光怪陆离和细枝末节都善于去发现,长大后反而再没有平静的心去对待周遭的一切了。 又是一个下午,睡醒发现已是深夜。万籁俱寂的房间,只有一枚月亮贴在窗上,那么大那么圆,洒落了满地的白月光,那光柱里旋转飞舞的斑驳尘埃,美得你心都疼了。 看着那道月光,你想起了多年以前的往事。然后,有些肆虐的情绪溢…

    2020-03-13
  • 短篇小说:施蛰存《梅雨之夕》原文及赏析

    《梅雨之夕》是现代作家施蛰存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梅雨之夕》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理历程,通过对少女的美的感受,下意识接近少女,目光相遇时的局促,然后用雨伞荫蔽着送她在雨中行走,途中怕两人的熟人看见,怕自己的妻子看见,以及误以为是初恋时的女友,最后为雨停止送而惋惜,回到家中向妻子隐瞒了“奇遇”的实情。

    2022-08-31
  • 40岁以后,找工作困难吗?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年过 40 后,感觉找工作好难。基本不管投了多少简历,都没有音信或者直接被拒绝。 我给他分析了一下。 公司在招人时,如果招年过 40 的人,一般是招部门负责人或者以上级别。但是,这种岗位的数量,在市场上比较有限。 比如,以法律类岗位来比对。 如果是普通法务岗,这些岗位的数量相对比较多。但是,如果是法务总监的话,则一个公司一般只有一个法…

    2022-07-06
  • 一个很简单却又令人深思的故事

    上等婚姻互相成就,中等婚姻互相迁就,下等婚姻互为人质。有些关系,断了就让它断了,好聚好散,各自安好。

    2021-03-15
  •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家长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刚刷到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 就算是…

    2020-09-1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