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碰

年轻人

1、快钱

比如说,妓女。两腿一张,就能来钱。这种快钱,人一旦沾染就很难拒绝。为什么有些女孩去 ktv 陪酒,然后就沦为妓女无法自拔?当你吃着喝着躺着就能月入几万,你还愿意做几千块一个月的工作?辛辛苦苦一个月,不够以前买个包?

比如说,偷盗抢劫。抢劫是新生代年轻农民工沦入监狱的主要途径。受够了工厂一天十个小时的劳动,抢一次就能抵得上一个月,为什么还要去工作呢?那么辛苦呢?

比如说,赌博。赌友的钱就明晃晃放在这里,一年到头的工资,一晚上就能输干净。这个时候他看到的不是自己输了一年的工钱,而是别人赢了他一年的工资。他们能赢这么多,凭什么我不能?

可能你觉得这些都距离你比较远,但其实一点也不。

它打破了「付出 – 收获」「努力 – 进步」「投资 – 回报」这样朴素直观的社会法则。

面对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钱,你觉得你能禁得住诱惑?

我觉得还是先假设你禁不住诱惑比较好。

2、在网上发泄情绪

比如和网络喷子互喷。

有些人,所谓的网络喷子,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说的是不是对的,只要你说的有一点点不合他意,他张口就说你不好,甚至辱骂你。

而当你开口反驳他们的时候,仿佛就刺激了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更激烈的反驳你,然后说一堆莫名其妙的话,如果说不过你,就开始爆粗口。

如果你觉得没有意义,不回话了,他们就洋洋得意的觉得自己又拯救了一个思想错误的人。

但是回头想想,和这些人互喷,除了让你自己心里堵的慌,毫无用处。

最重要的事,和这些人互喷多了,你也会不自觉的变成这样的人,像个火药桶,到处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到处和人互喷,你感觉反驳你的人都是喷子,一定要喷回去,但你不知道的是,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自己也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网络喷子,你当初有多讨厌网络喷子这种人,那个被你反驳的人就有多讨厌你。

当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3、习惯性逃避

最近观察到的身边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习惯性的逃避。

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人:感觉有困难的问题出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不是面对,而是回避。干点别的,想点别的。而因为这种习惯性的逃避,他们似乎错失了不少难得的机会,也错过了一些本可以抓住的人。

而逃避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你没想到的:

①拖延

比如,明明知道手上的任务很重要,却一拖再拖,实质上是怕自己无法完成好,用拖延作为借口,来回避自己可能能力不足的事实。

②否认

有不少不敢开始一段亲密关系,怕自己受伤害的人,喜欢不断告诉自己和他人:我可不想谈恋爱。就像小时候得不到玩具的一些孩子,会立刻改口:我才不想要呢。明明想要却说自己不想要,明明在意却假装毫不在意,这就是在以否认这种形式来逃避直面自己无法获得的事实。

③转移注意力

我太忙了,在很多时候都是常常被拿来使用的一句借口。

比如:我是工作太忙了才没办法过节回家看看父母,我太忙了所以一直没时间学画画,等我有时间了就约 Ta 出来……

但其实,当你发现自己迟迟不去做某件事的原因总是太忙,甚至刻意用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占据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达到忙到没时间去做那件事的状态,那么那件事可能就是你想要逃避的。

虽然常见,但逃避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

首先,逃避的效果是临时、短暂的,它很少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时的回避可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安乐,但它会像梦魇一般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你,干扰你的快乐。

不仅如此,人们对逃避应对的依赖本身,就是通过负强化达成的。

每一次在你成功地暂时躲避掉那些负面体验时,你获得了片刻的放松,此时,你对这种应对方式的依赖就被加强了,你会觉得逃避某种程度上有用,因此下一次就会更加抑制不住地想要逃。

只有停止逃避,开始面对问题,你变好的过程才会真正开始。

四、虚幻的优越感

事实上,优越感本身并没有坏处,正是那点优越感,那点不甘居人下的骄傲才让我们继续努力。

我反感的是虚幻的,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靠说别人没文化换取自己有学问的快感,其实自己也就多看了两眼名著。

靠说别人不锻炼换取自己爱健身的快感,其实自己跑了多少步又吃了多少饭自己心里清楚。

靠说别人不化妆换取自己纯洁洒脱的快感,其实自己长成什么样自己还没数?

靠说别人死读书获取自己聪明又轻松的快感,其实人家已经用汗水筑起了水平面下的冰川。

这就是所谓虚幻的优越感了。靠某个未必成立的论断,来获取吊打别人的快意。

我不反对说自己很厉害的人,我反感用打压别人来体现自己很厉害的人。

而这样的人,往往名不副实。

很喜欢知乎以前的一个答案,人不要总是想「我比你强」,有种就想「我好强啊」,后者叫成就感,甩了优越感几百条街。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你我共勉。

五、读书无用论

大家列举了黄赌毒、传销、邪教等例子,其实,可能并不是特别切题,因为这些东西不管什么年龄,碰了就是个死。

这些东西年轻人不能碰,中年人就能碰了吗?那老年人碰了会不会出事呢?(当然,我并非想要抬杠说这些东西不可怕、不邪恶、不害人,都是坑死人不偿命的玩意儿,谁也别碰,千万别碰)

对我而言,除却这些违法犯罪的行当之外,年轻人最不能碰的,应该是读书无用论。

曾经有一段话,风靡了各大校园,这段话是这样的,想必各位也耳熟能详——

学化学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吗?学物理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物理知识吗?学地理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吗?学生物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生物知识吗?学历史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地理知识吗?学古文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古文吗?学函数有屁用?你买菜需要用到函数吗?

不得不说,当年一堆不懂事的小屁孩儿,嗷嗷叫着给这段话点赞,还天天在学校里嚷个不停。

直至我忍无可忍,骂了一句:

那你们想学什么?学买菜吗?!

小屁孩儿们顿时噎住了,这才醒过神儿来。

现在说这些,也许有人会觉得像是一个段子,像是在开玩笑,像是在编故事

但事实上,在当年这段话刚刚盛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奉为圭臬,念叨完这段话之后,还得拍桌子骂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陈旧腐朽,骂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脑残无药医,骂政府不作为,强迫所有人都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学不好还会影响前途,简直太不人道了,太不人性化了,太特么该骂了。

骂着骂着,成绩就下滑了。

这是必然的。

当你认定这件事没有用处,没有必要,没有价值的时候,你就不会用心对待,你就会失败。

如果没有人及时骂醒他们,他们就会一直这么滑落下去,直至无法挽回。

我觉得,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可怕的事了。

希望未来的年轻人们,再也不要碰触这种东西。

客栈笔记:张爱玲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虽然碰壁和摔跟头更容易让人成长,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弯路都可以让人成长,有些人可能就此被埋葬。

链接:https://www.yyinn.net/393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1)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5-18 下午10:35
下一篇 2020-05-19 下午9:54

相关推荐

  • 说说一个银行支行行长的故事吧

    说说一个银行支行行长的故事吧 银行内部的帮派斗争是非常血腥的。 前几年免职了一个支行行长,原因是收取客户好处,金额不大,2000块的超市卡。 这个行长,80后,年轻有为,是我们单位为数不多靠自己实力打拼上位的。上位两年,所在支行已经挤入分行前三名了。他手下有三个副行长,每一个都年纪比他大、资历比他老,且自成一派,内部的权力斗争相当严重。 其中一个副行长,一直…

    2020-12-25
  • 三袋米的故事,沉重的喘不过气

    湖北省红安县,寡妇刘多秀带着30斤米,一瘸一拐的进了县一中的食堂,这些米都是她讨来的,这也是她第三次过来交粮食。没想到,负责登记的师傅一看米就勃然大怒:“你今天怎么背来的,就怎么背回去。” 20世纪80年代的红安县,16岁的郭亚林父亲早逝,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刘多秀身上。儿子慢慢长大,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一天,母亲在田里劳作时突然晕倒。 因为这一年收成不…

    2020-10-23
  • 想提高专注力,就要尽量克制自己

    近年来专注力都变得很差,很难进入到专注状态,也很容易被打断,一方面是有手机依赖症,另一方面是惯于用社交网络使我把精神即时满足变成了常态,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刷新一下首页,就有新的内容、新的信息来填充我的大脑。专注力也如同肌肉,用进废退,太放任自己的惯性摸鱼,就会让做正事儿的效率变得极为低下。——没有灵感了,让我刷一下手机;有点儿焦虑了,那打一会儿消消乐;就…

    2020-03-08
  • 有一年,我们镇上来了一批三峡移民

    有一年我们镇上来了一批三峡移民,各个村都分了一些。镇上负责盖房,分地。 开始的时候口音不通,他们很少与我们当地人交流。我们倒是很热情,也都心里有一些荣誉感。毕竟普通人能参与到国家大事里的机会不多。 所以我经常被大人们带着去移民家里玩,帮着干活。最主要的就是教他们种小麦,种玉米。毕竟南方与山东的作物习性完全不同。 山东是农历五月收小麦,种玉米。农历九月收玉米种…

    2022-07-01
  • 短篇故事阅读推荐:全国微型小说一等奖《病》

    他又住进了医院,每次住院对他来说都是难熬的日子,病是老毛病,邻居朋友都见惯不惊,没有几个来看望他的,很是落寞。 可是这次,他有不祥的预感,刚住进来不几天,就有人络绎不绝来看望他,水果营养品堆了一病房,来看望他的人都说着同样的安慰话;更使他惶恐的是院领导还亲自过来问长问短,以示悲悯情怀。 他喃喃自语,看来是不行了!看望他的人愈是宽慰他,他愈是腊月寒天里的心,冷…

    2020-02-1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