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我在乡下时的故事吧。
二十年前,我在某镇政府工作。
这个镇子有三分之二是山区,很穷。
有次下乡,一个老农民说,自己想养羊,但是没有钱买羊羔:
“要是有人给我羊羔,叫让我放羊就好哩。羊养大了,我还给他,下了羊羔也给他,我只要羊毛和羊粪都中。”
这段话触动了我:
山区有大面积的荒坡,到处是草,农民又闲着没事做。
要是能解决买羊资金的问题,是不是就算是一条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路子了?
——————————————
说干就干。
我找了几个在市里工作的朋友,让他们每人出资买两只羊羔,然后集中起来,送给这个老农养。
说好了羊毛羊粪归他,如果下了羊羔,大家对半分。
实验效果很好。
这十几只羊,当年就生了30多只羊羔。
羊羔一半归老农,算是一笔不小的资产了。
出资买羊的朋友,只是买了两只羊羔,什么都不用做,一年后就有了两只大羊,还有两三只小羊羔。
大家都很开心。
周末就拖家带口,几家一起去农村,拖一只羊杀了,炖上,烤上,啤酒开起来,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
小规模实验成功后,我就征得领导同意,开始大规模推广。
把这种形式叫做“养羊合作社”。
动用行政力量,要求镇干部至少每人买两头羊,跟农民结对子。
要求镇干部大力宣传,动员自己亲戚朋友加入养羊合作社。
到市里宣传,让更多人参与。
前前后后,大概有千把人参加,买了两千多只小羊,分配给四百户农民(基本每家分六只羊),都签了协议,内容跟上面的一样:羊毛羊粪归自己,羊羔五五分。
我当时还负责通讯工作,就写了个养羊合作社的消息,投了出去。
没有想到,居然省农村报、省报、省电台、包括《农民日报》都进行了报道。
一个最基层的乡镇工作,居然上了国家级报刊,这是从来未有之事。
我们领导开心得不得了。
那一段时间,总是有各路人马过来参观。
领导陪客都烦了,招待费都超支了。
——————————————
但是不过半年多,问题来了:
这批羊死亡率奇高,居然能达到90%!更不要说能生下小羊羔,可持续发展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养羊其实是个很不需要智商的活儿,每天把羊赶出去吃草就好了。
而且镇农办和畜牧站的同事也都很负责,对农户进行了培训,还给必备的药品,怎么可能大面积死亡呢?
后来,有同事一语道破天机:“球,哪有那么多病。都是老百姓贪,故意把羊弄死。坑买羊羔的人,自己好吃羊肉。跟老百姓打交道,最难。”
——————————————
红火一时的“养羊合作社”就此告终。
那些本来有希望脱贫的农民,还是继续受穷。
我在农村时还做过一个订单农业的设计,也是想的很美好,结果一塌糊涂。
等我有时间再来八一八。
客栈笔记:何为积累?积花的时间,累消耗的精力,所以财富积累就是花时间、消耗精力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一夜暴富的人凤毛麟角。可是,很多人从骨子里已经放弃了财富积累,丧失掉了奋斗的勇气,他们甘愿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我吃不起”、“我买不起”、“我做不到”、“我学不会”……其实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不想做,我懒得去做。他们自己就把自己就放弃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早已经过惯,而且这种观念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扶贫扶的不仅仅是经济,更是扶志、扶气、扶人心。
世上美好的东西数不过来,我们总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即使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只能吃三餐,一次只能睡一张床,一生只能活一次,欲望太多反而会成累赘,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富足,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