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荡起双桨》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荡起双桨》背后的故事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时,这首歌曲的旋律已经在我的耳边回响了。自从一部名叫《祖国的花朵》的影片在全国放映之后,这首朝气蓬勃的电影歌曲就迅速在孩子们中间传唱开来。现在,即使是老年人,唱起这首歌来也会热泪盈眶,回忆起美好的少年时光。

音乐在线听:《让我们荡起双桨》 原声播放

有些人已经忘记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可是他们却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电影《祖国的花朵》由长影拍摄于1955年,讲的是北京某小学几个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清新气息。影片的导演是严恭。早在解放前的上海,严恭就与赵明联合,拍出了中国电影史上很有名气的影片《三毛流浪记》。接手《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时,严恭才40岁,但已经是老资格的艺术家了。《祖国的花朵》初稿由陈荒煤推荐给严恭,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夫人林蓝担任编剧,原名叫《祖国的明天》。尽管剧本问题不少,严恭还是接了下来,并亲自动手修改。

严恭喜欢拍儿童片,他下决心拍好这部影片。当时,苏里在跟着吕班导演完成电影《六号门》之后,又跟着抓《抗美援朝》的剧本。忙了一阵子,剧本一时完不成,不能马上投入拍摄,正好有了空档。严恭觉得苏里工作极为认真负责,有很好的艺术素质和创作能力,且人品淳厚坦诚,与人为善,就邀他担任副导演。苏里刚刚从演员转行做导演,乐得有机会向老导演学习,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影片的外景地定在北京。为了选好小演员,严恭和苏里亲自来到各所小学,看孩子们排练的文娱节目,从中选拔有表演天赋又能胜任电影角色的小演员。从接到剧本、修改剧本到完成影片一共用了237天,其中修改剧本和找小演员就用去了137天。

《祖国的花朵》是一部儿童片,但主角却是成年人——少先队辅导员冯老师。导演选了又选,最终决定起用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3年、毕业后还从未上过银幕的张圆出演这一角色。那一年,张圆26岁,性格内向,相貌端庄。她出生于河南卫辉,8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她在亲属的接济下读了几年书。1949年初,她考入华北联合大学,上学不久便因病休学,病愈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听说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招生,她便又报名应考,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影表演专业的学员。自从出演《祖国的花朵》后,一片广阔的表演天地就在她的面前展开。张圆后来片约不断,在上世纪60年代还被评为“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

除了找演员之外,严恭和苏里还在考虑找什么人来给这部电影配曲。刚好,他们在北京花园饭店——电影局的临时办公处遇到了刘炽。刘炽和苏里是在延安一起生活过的战友,他早年曾跟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1939年入延安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曾是歌剧《白毛女》的作曲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曲家。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愉快地答应了。严恭又说,影片里要有几段歌,还得找人写歌词。刘炽向他们推荐了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室工作的乔羽。为了写好歌词,影片在北京拍摄期间,乔羽经常随摄制组一起深入生活,看导演拍戏。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北京,天清气朗,北海公园碧波荡漾。这天,严恭和苏里带领摄制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有主演,也有群众演员,在公园里划船。作曲刘炽也应邀来到北海公园。那时候,拍电影讲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导演要求作曲刘炽跟着摄制组到外景地和孩子们一起游玩。

刘炽从小怕水,看着湖水有些胆怯。他不会游泳,担心万一落水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孩子们喜欢玩水,一看见湖边有船就飞似的上了船,还招呼着“导演叔叔上船,作曲叔叔上船”。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召唤,刘炽不好意思说他怕水,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船。

在刘炽乘坐的这条船上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经过几天的学习,已经熟练地“荡起双桨”。于是,“小船儿”就“推开波浪”。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耍,听着孩子们愉快地喊叫,作曲家被感染了。他跟孩子们一起比赛划船,打水仗,索性脱了鞋,把脚伸到水里。迎着和煦的湖风,拨弄着清凉的湖水,一段旋律在他的脑海里盘旋起来。他怕这突然而至的旋律转瞬即逝,赶紧让孩子们靠岸。孩子们正玩得高兴,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想起了这首歌的旋律,我得马上把它记下来。”小船赶紧靠了岸,刘炽让孩子们继续去划船,他上岸后,点燃一支烟,坐在一块石头上,把曲子写了出来。

乔羽和刘炽几经磨合,也很快写出了歌词。

苏里对乔羽十分欣赏。那时乔羽也就二十多岁,风流倜傥,才气横溢。乔羽对苏里也十分敬佩,因为影片在实拍的时候,严恭只到现场看着,把导演的工作全都交给副导演苏里。一个副导演能把拍摄现场打理得清清爽爽,有条不紊,这给乔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拍摄“杨永丽气得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这一近景镜头时,饰演杨永丽的张筠英怎么也哭不出来。一个10岁的无忧无虑的孩子,怎么能说哭就哭呢?那天,苏里给张筠英说戏,说到动情处,自己的眼泪都在眼睛里打转了,张筠英终于入戏了。实拍时,杨永丽从期待到失望,差一点儿哭出来,镜头拍摄一次成功。乔羽看过深有感触,一个好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没有经验的小演员来说,更是如此。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最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朗朗上口的歌词、轻松优美的旋律,很快在学生当中流行开来,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作者:王霆钧

客栈笔记:此曲作于1955年,彼时新中国尚且一穷二白,但受益于前几年的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可谓是翻天覆地,彻底摆脱了封建剥削,真正做了生活的主人,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歌曲最后三句就很值得玩味,先是自问“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然后马上接了一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水中的小船?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小船,不禁让人联想这里的小船是在暗喻中共一大的嘉兴南湖红船,这样想的话那么最后一句“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带来了革命清风,现在听着仍特别暖心,心里舒畅,不枉为儿歌经典歌曲之一。

本文来自作者:王霆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yinn.net/4087.html

(15)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7-19 下午3:40
下一篇 2020-07-24 上午10:16

相关推荐

  • 纯音乐《Lifeline》背后的故事(已辟谣)

    今天听到很悲伤的一首电音《Lifeline》,一种令人发哭的旋律,感觉生命又复活了,虽然没歌词,还是如此今人如此感动。 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Lifeline》歌曲背后的故事: 《Lifeline 》是一首纯音乐,它记录了一个白血病女孩生命的最后五分十三秒。全歌时长五分十三秒,滴答声160次,心跳骤停三次,最长20秒,最短11秒,最快心率每分钟39次,最…

    2021-11-24
  • 歌曲《小薇》背后的故事(主角小薇确有其人)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作小薇,她有双温柔的眼睛,她悄悄偷走我的心。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看那星星多美丽,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这是歌曲《小薇》里的歌词。你也可以说这首歌不是经典,但是当年它触动了多少人的心是毋庸质疑的。红遍大江南北。旋律和歌词看似简单,但就是这样朴素无华的音乐,才更能打动人。 关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网上流传的版…

    2021-12-02
  • 山口百惠最经典歌曲10首,最好听的歌都在这里!

    山口百惠,13岁出道,15岁风靡日本,20岁红遍东南亚,21岁正值巅峰的山口百惠,伴着万千歌迷的泪水与呼喊,宣布引退,与三浦友和结婚。山口百惠,这个少年时闪亮的名字,这个已经淡忘很久的名字,这个为爱放弃所有的名字,凭借着这份特立独行的性格,成为许多人年轻时的一个梦。下面为大家分享下山口百惠最经典歌曲10首,最好听的歌都在这里! 1、ありがとうあなた(中文名:…

    2020-03-10
  • 陶喆《小镇姑娘》背后的故事

    《小镇姑娘》是陶喆填词、谱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陶喆1999年12月10日发行的专辑《I’m OK》中。 陶喆的父亲陶大伟是一位音乐创作人,他自然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父亲一直给陶喆灌输这样的理念: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拿出乐天的态度,用积极向上的幽默感去化解苦难,不要怨天尤人。正因有这样豁达乐观的心态,陶大伟的音乐很接地气,陶喆…

    2022-09-21
  •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背后的故事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逃跑计划演唱的一首歌,由逃跑计划填词谱曲,收录于逃跑计划2011年发行的首张专辑《世界》中,同时还是微电影《摘星的你》主题曲,电影《流浪地球》片尾曲。 逃跑计划乐队由毛川、晓东、小刚和红桃四位乐队成员组成,乐队的地下状态维持了数年,从给北京奥运创作单曲,到签约经纪公司计划流产,再到与大师李宗盛的合作,几番沉浮而初心不改。 曾经有记者采访他…

    2021-11-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