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赚钱辛苦、咱家不富裕”?

今天在KFC,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孩子来买儿童套餐,坐下吃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说:“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孩子看起来有7、8岁了,虽然没说话,但感觉孩子是听懂了的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
不要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

在我们这种三线城市,的确人均收入不高,在我小时候,也听过家里亲戚和孩子说“家里没钱但也给你买了”、“我舍不得吃都省出来给你吃”这种话。

其实我内心有矛盾,我理解在三线城市普通家庭收入的拮据,但也心疼孩子可能从小就要感受到那种莫名的压力和愧疚(但孩子并没有错),所以,你会在孩子面前表示赚钱辛苦的情绪吗?如果表现,什么是度?

弦歌缓缓 回复:

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极其可怕的东西,叫做“付出感”和“牺牲感”。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牺牲感”,就会自觉十分不易十分伟大,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当这种感觉传达给孩子,孩子随之产生的就是负疚感,以及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吃一顿肯德基——这顿饭得花我多少工资。

买一个玩具——为了你这个玩具爸爸妈妈想要的什么什么就不能买了。

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快乐,每一个愿望的实现,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压抑自己,因为他不想承受那种负疚感,所以变得愈来愈不敢有愿望。可即使已经最大程度地压抑自己的心声,将愿望减少到最少甚至没有,家长还可能有的说——

养育你,供你读书,我们多么多么不容易。

当初生你,妈妈忍了多少多少委屈受了多少多少的罪。

这个水果妈妈可一口都没舍得吃啊,全给你留着呢,就这么一点,就要多少多少钱,太贵了。

……

就这些随口的话,经年累月,对一个孩子可能产生多么巨大而恒久的影响,是家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不愿意去相信的。

还有那种什么妈妈只爱吃鱼头的文章,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给孩子看更不要盲目效仿。

如果一个孩子吃口鱼都要想着妈妈不舍得吃、只让我吃,他吃掉这条鱼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如鲠在喉”。那这条鱼的钱可就真白花了,不仅白花,还得搭上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有一次专程到学校找我,说儿子的屋子总是很乱很乱,她每天都要花很久给儿子收拾屋子,非常辛苦。可即便她这么辛苦,儿子也不知体谅,说他几句还不爱听,总犯态度,请老师帮忙教育。

我把她的儿子请到办公室,问他:“你需要妈妈每天给你收拾屋子吗?”

儿子回答:“不需要。她一收拾完,我的东西就找不着,我说过不要她收拾,她偏收拾”

我转头告诉他的妈妈:“问题解决了。从今天起,他的屋子,别收拾了”

孩子妈懵了,她绝想不到一个高中班主任老师会这样简单粗暴不着四六地处理问题。

我接着说:“不仅是给他收拾屋子,所有,所有您心里并不愿意做,只要一做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委屈的家务,都可以不做。或者说,如果有一天,他主动请您去帮他收拾屋子,您心里不愿意,都可以拒绝。不高兴做的事,就不做。就是千万不要一边做一边抱怨和数落爱人孩子,那只能让您既受了累还不落好。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情愿您什么都不做,只要您时刻都能高高兴兴的就好。这比您包揽了所有家务,但一直在为此叨叨唠唠地述说不易、数落他们要让他们心里舒服得多。在咱们的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您心甘情愿再去做,做就不抱怨,不委屈,因为这件事是我愿意的。如果又委屈又必须抱怨的事,别做。您相信我,您不做饭,他们也不会真把自己饿死,您不洗衣服,他们也不会有一天让自己光着身子出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什么都不需要做但是必须一直听着唠叨和数落要轻松愉快得多。不高兴咱就罢工。宁当拙妇,别当怨妇。”

孩子妈让我说愣了,说了句会好好想想这些话,就匆匆道别,大概是不开心了。因为她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在我这里没有得到认同与支持。

第二天孩子告诉我,他回家后把我的话告诉了他爸,他爸说:“终于遇上个明白人了”

当然,家人自愿选择听数落听叨唠换不做家务的情况另当别论。如果你做着家务数落着家人,而家人看着电视听着你数落,你们双方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那也不赖,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举例结束,回归到问题本身。

生孩子之前要想好,这孩子是不是我愿意生的?生了之后我能不能负担得起他的成长,精神层面的,经济层面的…大到教育,小到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

孩子是我愿意生的,就别总强调我为了生你受了多少苦忍了多少疼,也别总一遍又一遍地说爸爸妈妈养育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怎样怎样的不容易…也不要在带孩子买玩具吃麦当劳去游乐园以及坐超市门口的摇摇车时说,这个钱爸爸妈妈要多么多么辛苦地挣多久多久…

你说你生孩子多疼赚钱多辛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真的理解不了,也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他能感受到的只有强烈的焦虑不安以及负疚感。而你呢,在长期这样的思维惯性中,也会认为为孩子做的每一点都是一种付出和牺牲。养育孩子的快乐,你一点也感受不到。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失去了自我。

所以,这种“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双方心理都倍感沉重之外,毫无意义。

而且这种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养育你需要多么多么辛苦地工作的话,根本没道理啊。

没有孩子,你就不工作了吗?

如果是的,那生孩子之前千万问好自己,我是愿意选择不工作,还是愿意选择工作然后要一个孩子。

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无论选了哪个,心甘情愿就好。就是千万别在选了生孩子之后又天天因为自己工作辛苦数落孩子。

生孩子疼,不是孩子的错。

赚钱辛苦,也不是孩子的错。

他们真的不需要为这些而满怀负疚感。

而作为父母的你,也要明白,这些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尽可能从自己的选择里去感受快乐,那时你会觉得再辛苦都很值得、很开心。

就像我原先总和我闺蜜说,商场里最傻的不是花钱不眨眼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敢买的人,而是犹犹豫豫哆哆嗦嗦地花了钱,买完又开始怎么看这件东西怎么觉得不好的人。

钱都花了,还没落个高兴,冤不冤?

买东西,养孩子,莫不如是。

插一句题外话:同样的道理,在爱情友情中也适用。

客栈笔记:千万不要试图用愧疚感绑架你的孩子,永远不要,当一个家长对孩子说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时候,家长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对孩子说,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欠我的,你必须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你看我赚钱不容易,咱家这么穷,所以你不能有欲望,你别指望我给你买这买那,别想报这个班报旅游吧,咱家没这条件,抚养你长这么大自己的义务也就尽到了。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会把所有的责任归咎自己身上,他们会想办法降低自己的负罪感,因此就会减少自己的欲求,减轻父母的压力。用“你欠我的”这种愧疚感去控制孩子,对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它带来的副作用将会严重到伴随他终生,让他很难有幸福的工作与生活。

链接:https://www.yyinn.net/4182.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2)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9-15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0-09-15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那时候的我,有的是时间

    那天,我只是回来拿一本书,路过大门口的时候,听到她叫邻居的名字,声音清亮有力。 想着她有事情,我就没有过去跟她打招呼,便骑车一路飞奔去学校,却没想到这是她留存在我心中最后的声音。 那是下午阳光正好的时刻,我赶着去上学,她忙着去洗衣服。 几天后的清晨,我去上早自习,远远地就看到爸爸站在教学楼的水泥柱子旁,静静地等我过去。 停顿了半晌,他轻轻地告诉我:“你外婆昨…

    2022-10-31
  • 我们经常犯的蠢事,往往就是没有看清自己

    在《哲人言行录》里,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为难? 他回答了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的确,在这个世上,我们经常犯的蠢事,往往就是没有看清自己。 01 把自己当回事 莫言曾说过,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声名鹊起,被人追捧。 但他却冷静地说:“要赶快忘记这个奖项,否则将会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己…

    2022-01-06
  • 刘墉:童年的声音

    我的童年是在台北市温州街和云和街之间度过的,那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好比卡萨布兰加或伊士坦堡,处在多种文明交会之处,撞击出异样的火花。 温州街的两侧,住的多半是台大教授,最记得正对门有位陈姓的老书法家过世,他那学者儿子号哭:“爹爹啊!爹爹啊!”连着哭了半个月都不止。 我家右邻也令我怀念,最先住着一对老夫少妻,想必师生恋,那年轻貌美的妻子,总娇声细气地喊“老师!老…

    2020-05-12
  • 中国人的素质,这次看的清清楚楚

    疫情发展到现在,各种消息不断的更新,但是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国内的万众一心,坚定信心与国外的恐慌无需,悲观消极行成鲜明的对比。 曾经有位外国的教授评价中国人,说他们的信仰不是在嘴上,平时好像看不见,不像外国的信仰有实有形式,但是中国人在骨子里流传下来的精神是刻骨铭心的,那就是家国情怀和人定胜天。从小听着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钻木取火等神话故事长…

    2022-09-30
  • 「情感故事」赫本和派克一辈子的情感交织

    赫本和派克,深爱而不暧昧,止于朋友,却胜过朋友,没能成为恋人,却是一辈子的知己。

    2019-04-01 文字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