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大全伤感长篇精选3则

情感故事伤感长篇之一:《遥远的守望

那年,她20岁,像春天枝头上新绽的桃花,鲜嫩而饱满。她自小学戏,在剧团里唱花旦,嗓音清亮,扮相俊美,把《西厢记》里的小红娘演得惟妙惟肖。他32岁,和她同在一个剧团,是头牌,演武生,一根银枪,抖得呼呼生风。

情感图片:遥远的守望,才是生命中最美的注视

台上,他们是霸王和虞姬;台下,她叫他老师他教她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功,一板一眼,决不含糊;她悄悄拿了他的戏装练功服,在料峭的寒风里搓得满头大汗,衣服晾在太阳底下。旗帜一样飘扬着,她年轻的心,也猎猎飞扬。

知道他是有家有室的人,她还是爱了。就像台上越敲越紧的锣鼓,她的心在鼓点中辗转,起落,徘徊,挣扎,终究是失陷的城池,一寸一寸地陷落下去。台上,当她的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于江边时,她一手拉着头上的野鸡翎,一手提着宝剑,凄婉地唱:“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双日落泪,提剑自刎……

她想,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的吧,他生,她亦欢亦歌;他死,她绝不独生。

这份缠绵的心思,他不是不懂,可是他不能接受,因为他有家有妻子。面对她如花的青春,他无法许给她一个未来。他躲她,避她,冷落她,不再和她同台演出,她为他精心织就的毛衣,也被他婉言拒绝。却还是有风言风语渐起,在那个不大的县城,暧昧的新闻比瘟疫流传得还快。她的父亲是个古板的老头,当即就把她从剧团拉回来,关进小屋,房门紧锁。黄铜重锁,却难锁一颗痴情的心。那夜,她跳窗翻墙逃到他的宿舍,热切的心扑进他的胸膛,对他说,我们私奔。

私奔也要两情相悦,可他们不是。他冷冷地推开她,拂袖而去,只留下两个字:胡闹。

那一夜,以及那之后的很多夜,她都辗转不眠。半个月后,她重回剧团,才知道事业正如日中天的他已经辞职,携妻带子,迁移南下。

此后便是音讯杳无,她的心成了一座空城,她知道,这份爱,从头到尾,其实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可是她入戏太深,醒不过来了。

15年过去,人到中年的她,已是有名的艺术家。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夫贤子孝。她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舞台形象,却再也没有演过虞姬。因为她的霸王,已经不在了。

那一年元宵节,她跟随剧团巡回演出。在一个小镇上,她连演五场,掌声雷动。舞台,掌声,鲜花,欢呼,都是她熟悉的场景。可分明又有什么不一样,似乎有一双眼睛,长久炙热地追随她如燎原的火焰。待她去找时,又没入人群不见。谢幕后,在后台卸妆的她,忽然收到一纸短笺,上面潦草地写着一行大字:15年注视的目光,从未停息。

她猛然就怔住了,15年的情愫在心中翻江倒海——是的,是他。她追出来,空荡荡的观众席上寂静无人,她倚着台柱,潸然泪下。十五年来盘桓在心中的对他的积怨,在刹那间冰消雪融。

是的,他一直都是爱她的。只是他清楚,那时的她是春天里风华正茂的树,这爱是她挺拔的树身上一枝斜出的杈,若不狠心砍下,只会毁了她。所以,他必须离开。如今,她是伸入云霄的钻天杨。而她成长的每一个枝丫间,都有他深情注视的眼睛。那遥远的守望,才是生命中最美的注视。

情感故事伤感长篇之二:《我愿意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图片:陪你做一只蘑菇
图片:陪你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的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 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了一个汉堡开始吃。病人又问: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啦!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病人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其实……

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

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 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戒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我愿意分担你的不快乐,只是当你的世界下雨时单纯的为你撑起一把伞。

请你不要封闭自己的心,一个人承受那么多。

你知道的,只要你睁开眼,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我就是你的蘑菇。

情感故事伤感长篇之三:《我曾经想开个福利院

我的梦想

大概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自己在家,有人敲门。我从猫眼一看是个老太太,端着一个铁碗,原来是乞讨的。

我心软,虽然我妈教导过无数次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还是开了。她局促地站在门口,问我家门口扔的半袋米还要不要。

我妈没跟我说过那个米要扔掉,我也很为难,我就说我也不知道。

她就一直局促地站着,不停地打量那半袋米,嘟囔着:“够吃一冬了。”

我实在不忍心,就从家里米缸舀了一瓢米给她装在随身的一个布口袋里面,又塞了两个苹果在她手里。她把苹果摸了又摸,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眼睛都笑弯了。

我妈回来之后我说到这件事,我妈一来埋怨我随便开门,二来埋怨我那袋米显然是不要的,然后我妈就叹气,说老太太再来一次就好了。

后来她果然又来了,这一天我妈在家,老太太如愿以偿得到了那半袋米。我妈看见她的破洞的鞋子,又拉着她在屋里坐了,从柜子里翻出一双没人穿的黄胶鞋。老太太试了试,说稍微有一点挤脚,但是她穿着鞋子左看右看舍不得脱下来。我妈就说,您带走吧,家里没人穿这鞋子。

我到现在都记得老太太那时的表情,我甚至记得她的长相。我记得她的脸被风吹得红红的,两个颧骨高高的,眼睛里顿时就有了眼泪了。她说她闺女早年死了,儿子去外地找工作再也没有回来过,说我们一家心肠真好,祝我以后考上大学。

再后来,老太太没有再来过我家里。几年后我曾经有一次在冬天的街头遇见她,她在零下二十度的冷风中搓着手站着,还穿着我妈妈给她的那双黄胶鞋。但那个时候,她的眼睛里只有空洞和木然了,再也没有第一次到我家乞讨时那种局促、羞涩和神采。

在那之后我一直有一个幻想,我想开个福利院,收留被拐卖的孩子和被遗弃的老人。我以为自己会有钱做这一切,我以为我有能力为受苦的人们做些好事。我曾经在街头抱起来疑似被拐卖的、跪在路边乞讨的脏兮兮的孩子,我以为我总会有办法。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在这世道,我甚至自身难保。

链接:https://www.yyinn.net/5038.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www.yyinn@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

(32)
小二的头像小二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0-07-03 上午9:02
下一篇 2020-07-19 下午3:40

相关推荐

  • 父母抠门会导致孩子自卑吗?

    我九岁左右,父亲经常带我去吃肯德基,(其实我更喜欢麦当劳,但他却说:“麦当劳哪有肯德基好吃!”),但每次他都会对我说:“看我对你多好!这么贵的汉堡,我自己都不舍得吃,就买给你吃!你以后要好好报答我!”我因此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仿佛被父亲带去吃肯德基是我的罪过,而且这种罪恶感还越来越强烈。 我母亲在我八岁的时候失业回来,但在一线城市的舅舅、姨妈给了我们家好几十…

    2020-02-25
  • 单身和贫穷,孰重孰轻?

    假如让你在“单身和贫穷”中做出选择,你会怎么选?单身和穷并不可怕,我会选择在单身的时候努力奋斗告别贫穷。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选。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治不好,那就是“穷病”。 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这个社会没有钱的话,即使有女友,估计也很难走到最后,没有面包即使结婚了,也很难有幸福感,因为日…

    2020-09-07
  • 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佛系只是小憩,内卷仍需努力

    今天,看到一个热议话题“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所谓的“躺平”,就是面对房租、房贷、车贷、水电这些生活压力,面对职场竞争、家庭鸡毛蒜皮这些难解的“谜题”,一些年轻人选择瘫倒在地,一概不管。 甚至,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他认为,“躺平”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而有网友表示:已经在努力不添麻烦了,教授“何不食肉糜”? 就算躺平…

    2021-05-28
  • 年轻时要敢拼敢闯,有一定积累后就要学会“守”

    周末和以前做工厂认识的小伙伴聊天,他给我讲了个悲惨的故事,听得我还怪难受的。 我是那种看到一个行业趋势不对,很快就不想干的人。所以虽然做过工厂,可早早就从工厂开始转型了。 但是这哥们一直都坚持在做工厂,从他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而且大家关系不错。 他之所以会出来做生意,是因为家里的大表哥,率先从苏北农村那边出来,到上海创业。 老大出来的时间比较早,九…

    2021-11-23
  • 教育之道:“赚钱辛苦、咱家不富裕”?

    今天在KFC,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孩子来买儿童套餐,坐下吃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说:“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孩子看起来有7、8岁了,虽然没说话,但感觉孩子是听懂了的。 在我们这种三线城市,的确人均收入不高,在我小时候,也听过家里亲戚和孩子说“家里没钱但也给你买了”、“我舍不得吃都省出来给你吃”这种话。 其实我内心有矛盾,我理解在三线城市普通家庭收入的…

    2020-09-1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