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故事,都该有个结局

每一个故事,都该有个结局

如果你要选择前方,那就不要再留恋过去的温暖,带上你的倔强与骄傲,就像向日葵迎着太阳,你也要迎着远方。

戏子

戏子演了一出好戏,欢声雷动。 将军沾了一身泥泞,无人问及。

每一个故事,都该有个结局

你在远别的岁月中耀眼着美丽,我在小城的深巷里执起了画笔,慢慢描绘这场无人参与的结局。

我不是天生的演员,只是我身边从来不缺导演。

我不是天生的演员,只是我身边从来不缺导演。

我听过太多故事了

我听过太多故事了,有些置身事外也觉得悲哀,这些故事听完就会觉得周身都是黑气,可是也束手无策,能力有限,我到底帮不了你。

午后西瓜

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说明你已经成熟。

一首歌

有时候为什么会那么钟情一首歌呢,因为他的歌词里有我们相似的故事。

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我的故事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 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很多人就是这样,听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很多人就是这样,听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每个故事总有个结局

后才我才知道,酒精不能麻醉什么,抽烟不会上瘾,笑话没那么好笑,赢了未必有结果,你也不会是我的,每个故事总有个结局。

本文来自作者:观影时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yinn.net/853.html

(6)
观影时光的头像观影时光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17-12-12 下午5:59
下一篇 2017-12-18 上午11:35

相关推荐

  • 短篇小说阅读推荐:《黄昏里的男孩》余华

    《活着》是我读的余华的第一本书,后来读了他的《黄昏里的男孩》,从此喜欢上余华的文字。 余华的小说创作,往往擅长于掀开生活中惨痛的一面。短篇小说《黄昏里的男孩》也是如此,虽然可能不如他的《活着》或者《许三观卖血记》那么沉重,但是读来也充满着压抑和悲惨。《黄昏里的男孩》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偷苹果遭暴力惩罚的故事,有两个主要人物——全篇不知道名字的小男孩…

    2019-09-02
  • 外婆的离去让我懂得生命的力量

    那年,我十八岁,在外地上大学。 等我接到信赶回外婆家时,外婆已经下葬了。 我自然是不信的,不顾所有人的阻拦,焦急而执拗的找寻外婆,在灶台,在村头水井边,在白菜青翠豆蔓森森的菜园。 傍晚,就坐在门槛上,搂着总跟外婆形影不离的土狗大黄,盯着天边变幻莫测的云霞,等待勤劳的外婆背着背篓披着彩霞归。 直到一天,我听到一声清晰而幽怨的长叹。环顾四周,只能是大黄,居然是大…

    2020-03-05
  • 民国故事:从一份民国逮捕令说说青霉素的历史

    最近我接触到一份民国资料,很值得聊上一聊。 它只是一页薄薄的信笺,不涉任何名人,亦无关任何重大事件,史料价值极为有限。但在其中,却深藏着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 逮捕令用日文写成,附有一男一女两张照片。大概意思是:男子叫许明杰,46 岁,是许氏牙科诊所的所长;女子叫夏菁,44 岁,没有工作。他们被逮捕的罪名,是给中国军队提供盘尼西林。他们在白克路 21 弄 5 …

    2021-11-01
  • 上海的中心城区的一个隐居的男孩

    沈齐的生活一直隐蔽在那间漆黑的、灰色窗帘几乎没有拉开过的卧室里,靠着二伯提供的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生活。因为皮肤烧伤无法出汗,他卧室里的空调24小时都开着,「时间长了,他的空调开得像炸弹一样。」 在没有外卖软件的那些年,他偶尔会出门吃饭,也会用电话打给附近的饭店点餐,或者去便利店买点食品将就一下——后来他不再出门,也不随意开门。 沈齐彻底关闭了那扇通…

    2019-08-31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讲述的是罗文中尉在接到任务后如何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这本书写于1899年,虽然已经过去100多年,但书中主人公安德鲁•罗文所体现的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精神却成为了一代代领导者的信念,也使得此书在世间流传了百余年至今魅力无穷。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主人公——安德鲁·罗文是美国陆军的一位年轻的中尉,他是一位送信人。在美西战…

    2019-09-1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邮箱:wwwyyinn@163.co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